前世他们正是靠着这笔资金,带着同样的团队打造出了庞大的“袋鼠工厂”。
更何况,孙祺已经是股东之一,以后在发展过程中也能给出建议。
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只差一个契机,就能一飞冲天。
想到这里,孙祺已经下定决心。
但眼下要做的,是说服王星——而从王星今天上门来看,他此刻的想法似乎更倾向于卖掉公司。
必须让他改变主意。
沉思片刻,孙祺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然后叹了口气。
“唉,王哥,当初在清北大学那间教室里见到你们的时候——屋子又小又乱,盛夏连空调都没有,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却毫无怨言,脸上都写着对未来的期待。”
王星想开口,却被孙祺摆手拦住。
“正是你们为梦想奋斗的精神打动了我,让我深受感染,才毫不犹豫地投了你们。”
劝人最好的方式,是引发共鸣。
孙祺开始陪着王星回忆创业的艰难岁月,甚至用上了演技。
王星真的想卖吗?其实他也不愿意。
只是现在,这成了他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对王星和他的团队来说,校内网就像自己养大的孩子,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会愿意卖掉自己的骨肉?
“王哥,你甘心吗?”
王星喘着气,狠狠地说:
“不甘心,我绝不甘心。”
孙祺直视着他:
“今天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我们不能倒在黎明之前。”
不得不说,这句话很有感染力,听得王星眼眶发红,双拳紧握,手背上的青筋凸起。
隔着茶几,孙祺仿佛都能听到他咬牙的声音。
“王哥,我们不卖。
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虽然不多,但能撑一阵子。
我相信,转机就在不远处。”
话音刚落,王星猛地站起来,紧紧抓住孙祺的手,声音颤抖:
“谢谢……真的谢谢你!”
那天孙祺送走王星时,还在不断安慰他,让他别为资金发愁,说自己会尽快筹钱,绝不会耽误网站的发展。
王星离开后,孙祺开始盘算自己的积蓄。
他打算用自己的私人资金投资校内网,不走工作室的账目。
一方面是因为两个行业跨度太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理清股权结构。
而且今年工作室的支出不少:《无名之辈》投了700万,《我的团长我的团》投了1100万。
前几天姜为还传来消息,说《潜伏》剧本已经确定,等他看完后就要启动。
意思很明显:导演到位后,就等着资金了。
《潜伏》前期投资800万,这次制作升级,预计又要花1000万。
孙祺现在终于明白当年华艺为何放弃《士兵突击》——在没有明确回报的情况下,持续投入的压力确实让人喘不过气。
他粗略算了一下,加上工作室的日常开支和版权储备费用,几乎所剩无几。
用业内的话说,孙祺工作室的资金链已经快断了。
“喂,天哥,音乐工作室现在还有多少钱?”
孙祺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用肩膀夹着手机,一只手按着计算器,计算自己能动用的资金。
“你打算干什么?”
“嗯,我想做点个人投资。”
“我看看……你之前的商演和专辑版权收入,减去最近的支出,大概有800万左右。”
“转我600万吧……算了,全转过来,我最近要用。”
“行,明天我去处理。
不过小祺,投资前一定要多了解,别被骗了。”
“放心,王哥,我心里有数。”
挂完电话,孙祺感觉好受了一些。
当初选择走音乐这条路,就是为了赚钱,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年初他已经往股市投了100万,如果彩铃收益已经结算,数字还会更高。
对于校内网这次融资,他最初考虑按2000万估值来算。
毕竟收购和融资不同,收购价格通常会更高。
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这样显得太小气。
既然选择了校内网,也认可王星和他的团队,不如大方一些。
别人收购是2200万,他也按2200万来融资。
免得王星没意见,其他人反而心里不舒服。
毕竟收购是直接拿钱,融资未必能一样。
人心难测,没必要多此一举。
几天后,孙祺再次亲自去了校内网办公室。
校内网依然在清华北大附近,但比之前规范多了,多了几间办公室,员工也增加到二十人左右。
这次接待他的是王星和郭万淮。
郭万淮是王星的大学同学,两人从校园恋爱,一起留学、一起创业,一路走来。
后来他们成为科技圈里有名的模范夫妻,事业家庭共同发展。
这是孙祺第一次见到郭万淮——上次她不在。
她个子不高,留着短发,面容清秀,戴着黑框眼镜,笑起来很亲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