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阿布戴尔更健谈,他不懂英文,全程用法语说话,非利普在一旁翻译。
他说,这次来戛纳电影节是为了放松心情。
前几天看了孙祺的短片《调音师》,非常喜欢,听说他获得了戛纳最佳短片金棕榈奖,觉得实至名归。
今天碰巧遇见,想当面祝贺他。
孙祺表示感谢,能在戛纳遇到自己的影迷,实在难得。
听他们讲述,孙祺心里有些疑惑:这两个人似乎就是那部温情电影《触不可及》的原型。
他又追问了几句,越听越觉得像——
一位拥有豪宅、豪车、财富和地位,却因事故全身瘫痪的富豪,与一个来自贫民窟、不修边幅、学历不高、曾坐过牢且还在假释期的黑人青年之间的友情。
基本没错,就是他们俩。
孙祺对他们之间的故事很感兴趣,便问道:
“非利普先生,您有没有想过把你们的经历写成书?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亲爱的孙,其实我早就开始写了。
我把我们之间的事写成了一本书,马上就要完成了。
我相信会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到时候我一定送你一本。”
“太谢谢你了。”
“说起来,我对你们的故事也很感兴趣。
非利普先生、阿布戴尔先生,你们愿意让我把你们的故事拍成电影,让全世界看到吗?”
非利普听了,先是一愣,然后翻译给旁边的阿布戴尔听。
阿布戴尔听完后非常惊喜。
“真的吗?真的可以吗?”
孙祺微笑着点头。
“只要你们相信我。”
“咚咚咚。”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谁?”
“还能是谁,快起来,一会儿要上山了。”
“哦。”
孙祺鼓起勇气,心里不断说服自己,终于从床上爬了起来。
他现在在云南香格里拉。
刚从戛纳回来,没休息两天,就被俞姐姐一路“押”到了这里。
之前她还像个优雅知性的姐姐,到了这儿却完全变了样,简直像泼妇一样。
要知道,孙祺可是飞越半个地球回来的。
而且是满载而归——带着金叶子回来的。
虽然只是短片的金叶子,但也是18K的,挺值钱的。
原本以为国内媒体会广泛报道,结果却根本没有。
就像大家通常只关注第一名,对第二、第三名毫无兴趣一样,短片电影本来就不太受重视。
只有电影频道做了宣传,还专门采访了曾获金棕榈奖的陈导演。
他说最近很忙,还没看过这部片子,但希望年轻人不要骄傲,脚踏实地,继续努力突破自己。
其他媒体只是简单提了一下。
除了“六公主”之外,孙祺觉得自己的待遇还不如在欧洲的时候——那时候还有几家媒体找他做专访呢。
不能让陈大导演一个人出风头,那太不尊重人了。
这次短片获奖,表面看名气提升不大,但实际收获很多。
戛纳获奖后,《调音师》的版权价格果然翻了一倍。
成本不到十万,美洲版权就卖了二十万美元,欧洲也卖了十万美元。
利润翻了二十多倍。
更离谱的是,那个叫约翰的人离开时还一脸感激,说以后一定要找机会合作。
国内这边,中影的韩董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眼光不错,没看错人,一挥手又给《无名之辈》追加了一笔宣传费,甚至提前把暑期档最好的排期给了它。
京城电影学院也很高兴。
孙祺还是在校学生,这份荣誉难得,学校特意为他申请了优秀大学生奖。
另外,据田老头说,学校还给他安排了一件好事。
孙祺问了好几次,老头总是神秘一笑,什么也不肯透露。
没过几天,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俞姐姐就直接找上门来了。
她连恭喜的话都没说,就拉着孙祺飞去了云南。
清晨,孙祺跟着俞姐姐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终于到了山顶。
眼前的景色令人惊叹,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六月是香格里拉最美的时节。
远处,玉龙雪山高耸入云,山下高原湖泊色彩斑斓,杜鹃花海绚丽如织,宛如一幅壮丽画卷。
高山草甸从天边一直铺到脚下,绿得仿佛层层波浪。
近处,山脚下牛羊悠闲地走着,放牧的孩子头戴花环,唱着古老的歌谣。
俞非鸿站在山巅,张开双臂,任由微风吹过脸颊,深深感叹:
“这里的空气都是甜的。”
孙祺看了她一眼。
不得不说,这位姐姐确实厉害。
这样的美景,在如今网络不发达的时代,能找到一定费了不少心思。
再看看身后的剧组成员,孙祺也就明白了。
《无间道》的摄影师,《蒙古王》的美术师,《刺秦》的服装设计师。
据说剧本改编时,王朔、姜文、徐克几位大腕也帮了不少忙。
再加上孙祺这个刚拿下金棕榈的导演——短片不短片无所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