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战舰被古老巨兽吞噬的余波仿佛仍在灵魂深处回荡,控制室内死一般的寂静。暗羽和星晷看着主屏幕上最后飘散的金属碎屑,又看向前方那片重归死寂、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的空域,久久无法回神。
炼虚巅峰的战舰,连同其内的操控者,就这般…消失了?被侯爷以如此匪夷所思的方式…借刀杀人了?
震撼、后怕、以及一丝对凌霄那深不可测的算计能力的敬畏,交织在两人心头。
凌霄却没有丝毫得意,反而眉头紧锁,脸色因神识过度消耗而愈发苍白。他强撑着最后一丝清明,通过星火之源向外部那些残存的活性星尘下达了最后一道指令:尽可能多地收集附近漂浮的冰晶和水汽,并将其引导至废墟外部几个特定的破损处,进行最简单的冻结封堵,以减少内部空气和热量的流失。
做完这一切,他再也支撑不住,身体一软,瘫倒在冰冷的控制台旁。
“侯爷!”
“凌大哥!”
暗羽和星晷惊呼一声,连忙上前将他扶住。触手之处,一片冰凉,气息微弱得吓人。
“我没事…只是…消耗过大…”凌霄艰难地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立刻…检查…所有系统…尤其是…生命维持…”
暗羽重重点头,将凌霄小心安置在一旁,立刻和星晷分头行动。
检查的结果比预想的稍好,但依旧不容乐观。能源核心彻底沉寂,如同死亡。备用能源单元在之前的脉冲喷射中已燃烧殆尽。武器、防御、探测系统全线宕机,基本报废。
唯一的好消息是生命维持系统的主结构并未在之前的震荡中完全损坏,依靠着星尘临时封堵漏洞和收集的少量冰晶转化,还能以最低功耗维持着最基本的空气循环和温度,但谁也不知道能维持多久。食物和清水储备经过清点,如果极度节省,大概还能支撑半个月。
他们变成了一艘真正的、失去动力的幽灵船,随着小行星带的引力流和惯性,向着未知的深空缓缓漂流。外部传感器大部分损坏,仅存的几个也只能看到周围极小范围的景象,一片冰冷的黑暗和偶尔掠过的冰岩。
绝望的氛围如同冰冷的太空,无声地渗透进来。
“侯爷,我们…”暗羽看着屏幕上永恒的黑暗,声音干涩。失去了追兵,却陷入了更令人无助的漂流等死状态。
凌霄服下几颗丹药,勉强调息了片刻,睁开眼,眼神虽然疲惫,却依旧保持着冷静。
“还没到放弃的时候。”他的声音沙哑却坚定,“星火之源还在,那些星尘也并未完全失效。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他挣扎着坐起身,再次将神识沉入星火之源。这一次,他并非试图控制星尘,而是…阅读和理解那位女性星灵掌控者最后留给他的、关于这片星域坐标和“星尘”协议的更深层次信息。
星火之源如同一个温顺的数据库,向他敞开了部分权限。无数关于星灵文明能源技术、材料学、星尘应用的碎片化知识涌入脑海。虽然大部分都残缺不全或远超他现在的理解能力,但结合《时空剑典》的推演和九世轮回的阅历,他依旧能从中捕捉到一些可能适用于当前困境的、相对基础的技术片段。
尤其是关于“星尘”的。这些微小的智能颗粒,其潜力远比他之前运用的要强大。它们不仅可以执行简单的修复、反射指令,在充足能量和正确编程下,甚至能进行微观层面的物质重构、能量采集和转化。
能量…关键是能量!
没有能量,一切都是空谈。
摇篮废墟本身的能源核心(创世引擎)已彻底损坏,修复无望。外部能源…这片死寂的冰原小行星带,除了微弱的光辐射和引力场,似乎一无所有。
等等…光辐射?引力场?
凌霄的目光猛地亮起!
星灵传承知识中,有一种极其偏门、效率低下、通常只用于给某些深空信标供能的技术——“星光引力双旋共鸣效应”!
其原理是利用特定结构的星尘矩阵,同时捕捉恒星光辐射的微弱光子动能和天体引力场的潮汐能,通过一种特殊的谐振方式,将这两种微不足道的能量叠加、放大,转化为可用的基础能量!
这种技术效率极低,且对星尘矩阵的构造精度要求极高,在星灵鼎盛时期根本无人问津,但在此刻,却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有办法了!”凌霄猛地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光芒,“星晷,我需要你帮我计算!根据剩余活性星尘的数量和性能,构建一个最大面积的、尽可能薄的、单层网状星尘矩阵,要求能同时最大程度地接受来自…(他报出几个尚能工作的传感器观测到的恒星方位)这几个方向的光辐射,并且其矩阵结构要能与本区域最大的那颗冰岩巨行星(他指向屏幕上远方一颗模糊的巨大行星阴影)的引力场产生特定频率的共振!”
星晷虽然不完全明白原理,但对凌霄已是无条件信任,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演算工具(一些刻画着阵法的玉板),开始全力计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