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这一切,夕阳已开始将天际染上淡淡的金边。他感到腰背酸胀,但看着那片新翻的、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小小土地,心中充满了平静的期待。
他并未忘记大海的馈赠。趁着天光尚亮,他再次踱步至礁石区。
退潮不如昨日明显,收获也相应少了许多,只捡到一些零星的小贝类和一只不大的螃蟹。但他并不失望,赶海本就是看天吃饭,有所获便是恩赐。
傍晚回到营地,离准备晚餐还有一段时间。他利用这段时间,开始着手解决日益紧迫的个人装备问题。
他的衣物早已褴褛不堪,几乎衣不蔽体,白日靠日晒,夜晚则依赖火堆和那张鞣制得仍很粗糙的兔皮。
他拿出那张晾干后变得硬邦邦的兔皮和那几张收集来的鸟皮。
他首先需要让皮子变得更柔软。他回忆着模糊的知识,将皮子浸泡在温水中,然后捞出,用边缘较钝的石片反复刮擦皮板,试图刮除残留的脂肪和肉质,并通过物理方式使其纤维松散。
这是一个极其耗时费力的过程,进展缓慢,但他并不着急,只是持续地做着。
同时,他将之前收集的植物纤维取出,放在大腿上,用手掌一遍遍反复搓捻,将其变成更结实、更长的细绳,备用。
他的脚上,那双简陋的树皮“草鞋”也早已磨损得不成样子。
他找来更多柔韧的树皮和厚厚的干草,比照着脚型,尝试编织更厚实、更跟脚的鞋底。
他用细藤蔓和纤维绳将多层树皮和干草交错捆绑固定,虽然外观依旧丑陋,但舒适性和保护性似乎提升了一点。
这项工作需要耐心,正好在等待晚餐煮熟的空当进行。
晚餐他决定换个花样。
他将白天晒得半干的土薯干取回一些,用石斧背砸成小块,放入一个最大的竹筒中,加入水和几块熏鱼肉,又扔进几个撬开的贝肉,架在火上慢慢煨煮。
直到土薯干变得软烂,鱼肉和贝肉的鲜味充分融入汤中,形成一锅粘稠、咸鲜、内容丰富的“海鲜土薯杂烩粥”。这暖呼呼、扎实的一餐,带来了不同于纯粹烤肉的满足感和温暖。
餐后,他照例精心照料火堆,添加了足以燃烧整夜的粗大耐烧木柴,确保它如同忠诚的卫士彻夜不熄。
夜幕完全降临,篝火成为唯一的光源。他借着跳动的火光,继续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创造。
他取来一截粗细适中的竹筒,打算制作一个竹碗。
他用石刀沿着竹节上方慢慢切割,费力地将其截断,然后耐心打磨切口,防止毛刺扎手。
一个天然的碗就成型了。他又挑选一块稍厚的竹片,慢慢削凿,试图做出一把竹勺。
他还尝试将细竹枝削尖,在火上烤弯,制作成新的鱼钩。
这些工作细致而琐碎,不需要大量体力,却能有效利用夜晚的时间,一点点地改善和丰富他的生活工具。
他也在反复鞣制那几张皮子,感觉它们似乎比之前柔软了一点点。
他回顾这一天。
建房的主进度虽未大幅推进,但修葺屋顶使其更可靠,这同样至关重要。
更重要的是,他对未来的食物来源进行了深远投资——挖掘、晾晒土薯,并尝试了初步的栽培。
他也未放弃日常的捕猎和采集。与此同时,他还利用零碎时间,艰难地推进着衣物和鞋子的制作,并创造出新的竹制容器。
生存的画卷正在他面前缓缓展开,变得愈发丰富和精细。不再只有与饥饿和风雨的直接对抗,而是增添了更多不同的色彩:建设的耐心、修葺的细致、耕种的希望、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的指尖创造,以及利用现有物资改良生活的持续努力。
他的生活重心,正微妙地从“活下去”向着“生活下去”缓慢而坚定地倾斜。
带着对那片小小“农田”的牵挂、指尖残留的纤维触感,以及一身混合着泥土、海腥与烟火的复杂气息,他在疲惫与巨大的满足中沉沉睡去。
梦中,他的新家屋顶厚实严密,屋旁的土地上绿意盎然,而他自己,穿着勉强算得上衣鞋的装束,正用新削的竹勺,从竹碗里舀起热腾腾的食物。
喜欢孤岛求生:从零纪元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孤岛求生:从零纪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