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天的阳光毫无遮挡地倾泻下来,将昨夜雨水留下的最后一丝湿气蒸腾殆尽。
林凡醒来,感觉身体的疲惫已基本恢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的计划性。今天,他要完成两件事:一是将手头积累的皮料进一步转化为实用装备,二是为那个大胆的“东礁烟讯”计划做前期准备。
他首先拿起那张经过初步处理的豺狗皮。皮子不大,毛色灰褐带点暗红,质地比兔皮坚韧,但远不如野猪皮厚实。他琢磨着它的用途。
做衣服太小,做鞋子又不够大。最后,他决定做一个专门的弩箭袋。目前他的箭矢要么插在腰带上,要么放在背篓里,取用并不方便,尤其是在紧张的战斗中。
他比划着弩箭的长度,将豺狗皮裁剪成长方形。
毛面朝外,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箭羽。他并不打算做得太复杂,主要是将其卷成一个筒状,底部缝合,顶部留口,再用皮绳做成可以调节松紧的收口和背带。
缝合用的是细韧的树皮纤维,针脚依然粗糙,但很牢固。他还特意在箭袋内侧缝上了一小块柔软的兔皮,防止箭簇磨损袋身。当这个毛茸茸的、带着些许野性的箭袋做成,斜挎在身上时,确实方便了许多,十支弩箭插在里面触手可及。
他又用剩下的边角料给箭袋加了个盖子,用一小段捡到的塑料扣子固定,能更好地防尘防潮。
接着,他处理那张巨大的鳄鱼皮。皮子已经鞣制得相当柔软,他将其展开,阳光下,鳞片闪烁着灰暗的光泽,厚重而坚韧。
他用炭块仔细画出护腿的形状,准备用这块最顶级的材料,保护自己最容易在丛林中受伤的小腿和膝盖。
裁剪鳄鱼皮是件极其费力的事,即使用锋利的铁刀,也需要反复切割。他小心翼翼地沿着画线推进,尽量保持皮料的完整。这项工作耗费了他整个上午的时间,才将两条护腿的皮料大致裁好。
具体的缝合和固定,需要更精细的操作,他留待后续完成。
午后的阳光有些毒辣,他暂停了皮艺工作,开始为东礁之行做准备。首要的是燃料。他需要一种能产生大量浓烟的材料,而不仅仅是明亮的火焰。
他想到了潮湿的树叶、绿色的树枝、甚至一些含有树脂的木材。他砍伐收集了大量这类材料,堆放在营地一角备用。他还检查了火折子和燧石,确保万无一失。
接着,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装备检查。弩箭袋已经背上身,他反复练习快速取箭、上弦的动作,力求熟练。
铁刀磨得吹毛可断,铁矛的矛头重新加固。他将那块信号塑料片擦得锃亮,小心收好。
甚至试吹了一下那个锈迹斑斑的哨子,尖锐的声音刺破午后的宁静,惊飞了几只海鸟。
一切准备就绪,已是傍晚。
他照例完成日常巡视。
陷阱区依旧安静,仿佛豺群也在舔舐伤口。
溪边,他发现了几簇新长出的水芹,鲜嫩欲滴,便采集了一些。盐田里的结晶格外丰厚,在夕阳下如同碎钻。
晚餐,他煮了鱼汤,配上烤芭蕉和新鲜的水芹,味道清爽。
饭后,他最后一次登上小丘,眺望东礁。夜幕降临前的大海深邃而神秘,那片黑色的礁石区静默地伫立在远方,仿佛一个巨大的问号。
第八十七天,林凡起得比平时更早。天空湛蓝,万里无云,是个适合生烟的好天气。他背上装备,带上准备好的湿柴,腰间挂着水筒和肉干,毅然向东礁进发。
路途比记忆中更难走。前几日的雨水让一些地段变得泥泞,低矮的灌木也更加茂盛,不断牵扯他的皮甲和裤腿。
他手持铁矛,拨开挡路的枝叶,小心避开可能有蛇虫栖息的地方。
沿途,他发现了几棵挂满黄色浆果的灌木,果实小而密集,他谨慎地尝了一颗,酸甜可口,便采集了一些放入袋中。
他还注意到一种叶片宽大、形态奇特的植物,根茎暴露在外,形似生姜,他挖出一块,闻了闻,有股辛辣味,或许可以作为调味品或药材,也一并带上。
越靠近东礁,风势越大,海浪拍击岩石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他再次来到那片发现古老篝火痕迹的背风凹地。仔细检查四周,确认安全后,他开始动手。他先用干燥的引火物升起一小堆明火,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准备好的湿柴、绿树叶一层层覆盖上去。
顿时,一股浓烈呛人的白烟滚滚升起,被海风拉扯着,歪歪扭扭地飘向空中!
林凡退后几步,紧握着弩,警惕地注视着海面和天空。
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除了海鸥的鸣叫和永恒的海浪声,没有任何异常。浓烟持续升腾,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一道显眼的痕迹。
一刻钟,半小时……海平面依旧空旷。希望如同被风吹散的烟,渐渐淡去。
就在他准备添加最后一批燃料,然后熄灭篝火时,眼角余光似乎瞥见远方的海平面上,有一个极其微小的黑点动了一下!他猛地凝神望去,心脏几乎骤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