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天的黎明,带着海雾的湿润悄然降临。
林凡醒来时,感觉身体的疲惫已消散大半,但精神的弦却因昨日的发现而绷得更紧。
信号发射器的沉默并未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他更深层的好奇——那架残骸,是否还隐藏着其他秘密?尤其是那个在航空知识里被称为“黑匣子”的东西,如果能找到它,或许能解开坠机之谜,甚至……获取更关键的通讯设备部件?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难以抑制。他决定今天再次前往北岸飞机残骸处,进行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搜索,重点寻找飞行数据记录器和舱音记录器,同时将剩余的巨鹿物资运回。
例行巡视在晨雾中进行得快速而高效。陷阱区依旧没有收获,盐田状况良好,他清理了昨夜被风吹入的些许沙粒。
确认营地安全后,他带上了更齐全的工具:消防斧、多功能军刀、那卷尼龙绳,以及几个空的大皮囊,用于装载鹿肉和可能的新发现。
他再次检查了皮筏的密封性,确保其能承受往返的负载。
划着皮筏再次抵达北岸卵石滩,轻车熟路地固定好船只。他没有立刻上山,而是先前往昨天藏匿巨鹿剩余物资的残骸角落。
还好,东西都在,未被其他动物动过。他将珍贵的鹿皮,已初步鞣制,卷起来依旧巨大沉重、那对主要的鹿角以及大部分鹿肉分别装入几个大皮囊,分批运送到山下皮筏旁。
这是一项极其耗费体力的工作,等他完成搬运,时间已近中午。
休息片刻,吃了些肉干补充体力,他再次攀上山脊,进入那片被残骸占据的林间空地。
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寻找“黑匣子”。
他根据有限的航空知识,知道黑匣子通常安装在机尾部分,颜色为醒目的橙色或红色,以便搜寻。
他重点搜索机尾断裂处附近。在扭曲的金属、散落的线缆和破碎的复合材料中仔细翻找,不放过任何橙色的物体。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严重变形、但大致能看出是机尾辅助动力单元舱附近的金属支架下,他看到了一个橙红色的、长方体状的金属盒子!它的一端有些凹陷,但整体结构看起来还算完整,上面用英文清晰地标注着“FLIGHT DATA RECORDER”(飞行数据记录器)和“DO NOT OPEN”等字样。
找到了!林凡心中一阵激动。他小心地清理掉周围的杂物,用工具撬开变形的支架,将这个沉重的金属盒子取了出来。
它比想象中要坚固,手感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一段沉重的过去。
他仔细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外部接口或开关,显然这不是他能直接读取或操作的设备。
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重要的物证。他将其小心地放入一个空皮囊。
他没有找到舱音记录器,可能已在坠毁中分离或彻底损坏,但在继续搜索机尾其他区域时,有了另一个意外发现——一个半埋在泥土里的、似乎是乘客的个人电子阅读器!它的屏幕已经碎裂,外壳也有损伤。他抱着万一的希望将其收起,或许里面的存储芯片还能保留一些信息?
带着黑匣子和电子阅读器,以及最后一批零散的、可能有用的飞机零件,如一些亮闪闪的金属片、特殊的螺丝等,林凡下山与之前的物资会合。
将所有东西装上皮筏,小小的皮筏吃水深深,几乎到了承载极限。
他小心翼翼地划桨返航,速度慢了许多,但最终平安抵达营地沙滩。
下午回到营地,他将所有新获物资分类安置。
黑匣子和电子阅读器被郑重地存放在储物间干燥的角落。
大量的鹿肉继续处理,或熏制或风干。而那张巨大的、初步鞣制的巨鹿皮,则成为了他接下来的工作核心。
他决定利用这张超乎寻常的坚韧皮料,为自己制作一件更全面的防护皮甲,不仅仅是护心,而是覆盖更多关键部位。
他构思的是一件带披肩的筒式皮铠,保护躯干、肩部和上臂。
他首先对鹿皮进行更深度的鞣制和软化,继续使用绳架刮鞣法,并增加了用鹿脑浆,处理鹿头时保留下来。
混合水进行浸泡的步骤,一种古老的鞣制方法,能增加皮质的柔软度和耐久性。经过反复加工,鹿皮变得出奇的柔软而坚韧,达到了理想状态。
接着是设计和裁剪。他根据自己的身材,将鹿皮裁剪成一个前后等长、中间留出领口的筒状主体,以及两块用于保护肩臂的带弧度的披肩片。裁剪如此巨大的皮料需要精准和力气,他动用了一切可用的工具。
然后,他开始了复杂的复合加固。他不仅使用了之前剩下的野猪头骨片,还将飞机残骸中找到的一些薄而有韧性的铝合金片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
他将这些硬质材料放置在皮铠的内侧关键位置:前胸、后背、肩胛骨、心口。然后,从皮子内侧下针,用最结实的鹿筋线,以密集的网格状缝合法,将这些甲片牢牢地固定在皮铠内侧。这使得皮铠外部看起来是完整的鹿皮,内部却有了多重的硬质防护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