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林凡在一种混合着计划即将实施的紧绷感和对未知结果的隐隐期待中醒来。昨日的“谐振阵列”成功构建,给了他前所未有的信心和一种更精密的掌控感。今天,他将尝试那个更为谨慎的计划——远程激发,间接互动。
例行巡视变得高效而迅捷。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篱障的每一处连接点,检查陷阱的伪装和触发机构是否完好。
在盐田,他快速清理着蒸发池边缘的微量浮尘和落叶,收获着洁白晶莹的海盐,动作流畅,心思却早已飞向了那个即将进行的实验。
鱼塘里的肥鱼悠游自在,这份生机勃勃的景象,是他稳定后方的最好证明。
海滩搜寻今日似乎也受到了眷顾。在几块礁石的缝隙里,他发现了一个被海浪打磨得边缘圆润的白色塑料物件,仔细辨认,似乎是一个老式收音机上的调谐旋钮,虽然内部的电子元件早已腐蚀殆尽,但那个带有清晰刻度的转盘和指针却意外地保存完好。
这让他如获至宝!这东西虽然不能直接使用,但其上的刻度概念,或许能帮助他未来更精确地记录和复制谐振频率?他小心地将其收起。
回到营地,他立刻开始了远程实验装置的搭建。核心是利用那根能同时敲响四个谐振铜铃的联动竹竿。他需要延长这根竹竿的“手臂”。
他选取了几根粗细适中、长度足够的竹竿,用结实的藤蔓和鱼鳔胶将它们首尾相连,牢牢固定,制作成了一根长度足以从营地边缘一直延伸到石室入口附近(甚至更远,如果必要的话)的超长传动杆。连接处他反复测试,确保能有效传递敲击的力道,不会过于松垮或卡顿。
然后,他将这根超长传动杆的一端,与营地内那个联动敲击机构巧妙连接。这样,他就可以在远离营地中心、靠近石室入口的位置,通过操控传动杆的末端,来远程敲响那四个关键的铜铃。
接下来是接收端。他计划将共振铜锭和连接好的延长铜线预先放置在石室面板前。但这次,铜线的末端不直接接触面板,而是悬停在那个特定光符上方一小段距离。他要测试的是,通过远程激发的、更强的谐振能量,是否能够通过空气或某种场,实现“无线”的能量传递或影响,这比直接连接要安全得多。
一切准备就绪,已是下午。阳光西斜,在林间投下长长的影子。林凡深吸一口气,带着接收装置(共振铜锭和连接好的铜线,末端悬空),再次进入了幽深的地下石室。
石室内一切如旧,幽蓝光符明灭,低沉脉冲依旧。他小心地将共振铜锭放在之前的位置,将延长铜线的末端调整到距离目标光符约一掌宽的位置,确保其稳定悬空。他最后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部分直接接触面板。
退出石室,他来到超长传动杆的末端操作点,这里距离石室入口已有二三十米远,中间还隔着茂密的灌木丛,相对隐蔽且安全。他调整了一下呼吸,让有些急促的心跳平复下来。
是时候了。
他握紧传动杆的末端,回忆着那精准的力道和速度,然后,果断地、有力地向前一推!
“叮————!”
尽管隔着一段距离,那四铃合一的、清越而洪亮的声响,依然清晰地穿透林木,传到了他的耳中。声音在寂静的午后显得格外突兀,惊起了附近树上的几只飞鸟。
几乎在声音响起的瞬间,他感觉到脚下的大地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震动!同时,一股低沉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闷响——“嗡隆隆”——隐隐传来,不像上次石室内那般尖锐充满警告,却更加厚重,带着一种被惊扰的、古老存在的低吼!
他立刻俯身,将耳朵贴近地面,同时全力感知着石室方向可能传来的任何异动。
石室内,放置在面板前的共振铜锭,在铃声传来的刹那,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应!它不再是泛着微光,而是整个锭体都被一层明显的、流动的淡蓝色光晕所包裹,甚至微微离地悬浮了起来,发出持续而高亢的“嗡”鸣声!那根悬停在光符上方的铜线末端,虽然没有接触面板,却迸发出几缕细小的、跳跃的蓝色电火花,发出“噼啪”的轻微爆响!
而石室面板上,那个目标光符瞬间被点亮,光芒稳定而耀眼,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更令人震惊的是,以这个光符为中心,周围数个原本暗淡的光符也依次亮起,勾勒出一条短暂存在的、更加复杂的能量回路图案!整个面板的脉冲声陡然增强,变得有力而急促,仿佛一颗沉睡的心脏被猛然注入了活力,开始了强劲的搏动!
然而,这惊人的激活只持续了大约三秒钟。
三秒后,那股地底的闷响消失了,脚下的微弱震动也停止了。石室内,共振铜锭表面的光晕迅速黯淡、消失,“哐当”一声掉回地面,嗡鸣声戛然而止。铜线末端的电火花熄灭。面板上,刚刚亮起的光符和回路图案如同退潮般迅速暗淡下去,最终只剩下那个原始的目标光符还残留着一丝比平时稍亮的光晕,但也在一两分钟后彻底恢复了原状。脉冲声也重新变回了那种微弱而持续的状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