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杀和紧接其后的繁重劳作,林凡的身体和精神都亟需恢复。
第一百六十七天的黎明,他比往常醒得稍晚了一些,身体的每一处肌肉都在诉说着酸痛与疲惫。
但营地外那片被破坏的篱障和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尽的淡淡血腥味,都在提醒他不能有丝毫松懈。
晨间巡视变得格外谨慎。他首先仔细检查了昨夜修复的篱障,确认没有新的破损或被试图闯入的痕迹。
棕熊的血液浸透了陷坑周围的土地,吸引了一些蝇虫,但暂时未见更大的掠食者被引来,这让他稍感安心。
他特意扩大了巡视范围,留意森林边缘是否有其他异常动静——那头棕熊是否还有同伴?
或者其他生物是否被昨夜的战斗和能量爆发所惊扰?
幸运的是,除了几只远远窥探的豺狗,它们似乎对熊尸残骸更感兴趣,但畏惧于营地的气息不敢靠近,并未发现更直接的威胁。
他走向盐田,例行清理着蒸发池。海水在晨光下泛着金色的波纹,盐晶析出的过程宁静而恒定,这日常的劳作稍稍抚平了他紧绷的神经。
收获的海盐中,依旧夹杂着那些泛着微弱虹彩的颗粒,他小心地将它们分拣出来。如今,这“虹彩盐”在他眼中已不仅仅是调味品,更像是一种蕴含着微弱能量的、性质未明的材料。
海滩搜寻今日恢复了。或许是大战后的运气回归,他在潮水线附近发现了一个被海浪冲上来的、密封性极佳的塑料浮球,内部中空,可以用来储存需要防潮的物品。
他还找到了一小段缠绕在礁石上的、质地特殊的深色绳索,坚韧异常,似乎是某种合成纤维,可以用来升级他的工具或武器绑缚。
回到营地,面对那堆积如山的熊肉和巨大的熊皮,他知道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些战利品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他首先处理熊皮,用刮刀小心翼翼地刮去残留的脂肪和肉膜,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才能不损伤皮板。
刮净后的熊皮需要经过鞣制才能变得柔软耐用,他将其浸泡在准备好的、混合了树皮和特定植物汁液的鞣液池中。
接下来是处理熊肉。
大部分肉需要切成条状,用海盐和香料腌制后挂上熏架,进行长期保存。
而肥厚的熊脂,则被他单独收集起来。熊脂是极好的燃料和润滑剂,他决定利用起来。
他找来几个浅口的陶碗和之前找到的一些较为均匀的细沙。
他将细沙填入陶碗中心,形成一个尖顶的沙堆。
然后,他将切碎的熊脂放入一个铜锅中加热融化,沸腾后小心地将滚烫的油脂缓缓倒入陶碗,让油脂浸过沙堆,冷却凝固。
待油脂完全凝固后,他将沙堆小心取出,陶碗中心便留下了一个完美的、圆柱形的油脂凹槽——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油脂烛模。
他重复这个过程,制作了数个这样的“熊脂蜡烛”。最后,他用找到的深色合成纤维绳,搓捻成几股较粗的灯芯,固定在凝固的熊脂中心。
当夜幕降临,林凡点燃了一盏熊脂蜡烛。橘黄色的、稳定的火光瞬间驱散了篝火摇曳带来的阴影,将工作区照亮得如同白昼!火光比篝火更集中,更少烟尘,而且能持续燃烧很长时间。
这看似简单的照明升级,对于他夜间工作和阅读前人笔记,无疑是巨大的便利。跳动的烛光映照着他疲惫但满足的脸庞,也映亮了挂在旁边正在熏制的、密密麻麻的熊肉条。
在烛光下,他再次摊开了那本记录着五个状态光点的日志。
有了稳定光源,他可以更清晰地审视那些草图和数据。他反复回忆着那五个光点的位置、颜色和闪烁模式:
· 节点A(稳定高频闪烁,白色)
· 节点B(两短一长,重复,淡蓝色)
· 节点C(长时间亮起,然后快速熄灭三次,黄色)
· 节点D(不规则间歇闪烁,亮度不稳定,红色)
· 节点E(缓慢明灭,如同呼吸,绿色)
他将这些信息与前人笔记本中零星提到的术语进行对照。“能量回路”、“稳定性”、“负载”、“故障”……一个模糊的解读逐渐在他脑中成型:
· 节点A(白色,稳定高频): 很可能代表核心能量流的稳定状态,或者是主控制单元的活跃指示。稳定高频,意味着基础功能仍在运行。
· 节点B(淡蓝色,两短一长): 这个模式带有某种“请求”或“等待”的意味。结合其淡蓝色(常与能量、信息关联),或许代表某个子系统正在请求能量输入,或者处于待机同步状态?这与他进行同步注入时,装置反应良好的现象或许有关。
· 节点C(黄色,长亮后速灭三次): 黄色常代表警告或注意。这个模式像是某种“计数”或“状态循环检查”。可能代表着某个非关键但需要注意的模块,正在进行周期性自检,而“速灭三次”可能表示自检通过或有三个子状态正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