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初现时,林凡已经在溪边磨刀。青灰色的砂岩划过铜斧刃口,发出规律的沙沙声。昨夜他梦见熔化的金属在陶坩?里翻滚,醒来时心中跃动着实验的冲动。
但生存的秩序必须先履行。他将磨利的铜斧别在腰后,开始晨间巡视。东侧篱栅外,新鲜的林猪蹄印与昨日重叠,这头畜生显然在持续试探。林凡不动声色地在蹄印密集处埋设了触发式响铃——一根细藤连接着挂满贝壳的竹枝。
盐田在晨光中泛着细碎银光。他细心刮取表层盐晶,注意到昨夜的风向让西侧蒸发池结晶更均匀。这个发现值得记录:或许该为盐田加设导风板。
鱼塘传来细微水声,那些新孵的鱼苗已长到指节长短,正在晨光中追逐水蚤。他撒了把碾碎的虾干,水面立刻泛起密集涟漪。
早餐是烤虾配野芋粥。虾是昨日虾笼的收获,用竹签串了在火上烤到外壳酥脆。野芋粥里加了切碎的海带,咸香软糯。他慢慢吃着,心里已在盘算锡铜配比。
饭后他取出那个宝贝罐头盒,小心刮下内壁的锡层。银灰色的金属屑在陶碟里积成小小一堆,量虽少,却是通往新纪元的关键。
他决定先去海边碰碰运气。带上弓箭和采集袋,沿着潮线仔细搜寻。退潮后的沙滩像块巨大的画布,布满贝壳与海藻的印记。
今日的收获出奇地好。先是一个完好的塑料瓶,瓶口螺纹清晰,正好能做密封罐。接着是几米电线,铜芯虽已氧化,橡胶外皮却完好无损。最妙的是半块破碎的镜片,边缘虽残缺,中心区域仍能清晰映出人影。
在礁石区,他发现了一片密集的藤壶。用石刀小心撬下,这些附着在岩壁上的小圆锥是难得的美味。还在一处潮水坑找到了海葵,紫红色的触手在水中摇曳。他记得在某本图鉴上看过,这种海葵可以食用。
时近正午,他在礁石阴凉处休息。就着清水吃了几块熏鱼干,手中把玩那半块镜片。阳光经过镜面折射,在岩壁上聚成明亮光斑。这个发现让他心跳加速——或许可以制作简单的取火镜?
回程路上,他特意绕道西边山坡。这里的黏土质地细腻,是制作坩埚的好材料。他挖了满满一袋,又采集了些耐火的白垩土。
下午的实验需要格外谨慎。他先用黏土混合白垩土,塑成一个小巧的坩埚。待阴干后,在窑炉中慢慢烘烤至硬化。这个过程急不得,任何水分都可能导致坩埚炸裂。
等待坩埚烘烤时,他处理今天的海获。藤壶用清水浸泡,海葵去除内脏后切块。这些海鲜都要及时处理,否则容易变质。
塑料瓶被他洗净消毒,准备用来存放珍贵的野山椒粉。镜片则用细藤编了个保护框,挂在工作区最显眼处。
当夕阳开始西斜,坩埚也烘烤完毕。林凡深吸一口气,开始第一次合金实验。他将收集的铜珠和锡屑按记忆中的比例放入坩埚,小心地将坩埚送入窑炉。
炉火噼啪作响,他紧紧盯着坩埚中的变化。铜首先熔化,泛着暗红的光泽,随后锡屑融入其中,混合成颜色更浅的液体。这个过程比他预想的还要奇妙——两种金属在高温中失去界限,融合成全新的物质。
他用陶钳取出坩埚,将熔化的合金倒入预先刻好的石模。青灰色的烟气升起,带着特殊的金属气息。待模具冷却,他小心地敲开石块,一枚泛着青光的箭头呈现在眼前。
成功了!虽然只是个小箭头,但硬度明显优于纯铜。他在石板上测试,能轻易划出深痕。这个突破意味着他可以制作更耐用的工具和武器。
晚餐时,他用新收获的海鲜做了丰盛的一餐。清蒸藤壶原汁原味,爆炒海葵脆嫩爽口,配上一碗芋头饭,是对一天劳作的最佳慰藉。
饭后,他借着油灯检查新制的青铜箭头。灯光下,金属泛着淡淡的金光,比纯铜更加坚硬,又比石器更加锋利。他在箭杆上试装,重心完美。
夜色渐深,他在皮面上详细记录今天的实验:锡铜比例、熔炼时间、冷却方法。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未来成功的关键。
从最初用石块敲击燧石,到如今熔炼合金,这条技术之路他走了一百八十多个日夜。
他吹熄油灯,月光从棚屋缝隙漏入,正好照在工作台那枚青铜箭头上,泛着清冷的光。明天,他要为这把箭头配上一支完美的箭杆,还要测试它的实际威力。
生存就是这样,每一个进步都建立在无数个昨天的积累之上。在这座孤岛上,他正一步步重走着人类文明的旅程,每个发现都是跨越千年的突破。而明天的太阳升起时,又有新的奇迹在等待。
喜欢孤岛求生:从零纪元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孤岛求生:从零纪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