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前的寒意最是刺骨,林凡在皮毛褥子里蜷了蜷身子,听着棚屋外北风掠过篱栅的呜咽声。
他伸手摸到床头的火折子,擦了三下才引燃火绒——潮湿的冬季空气让取火变得困难。就着豆大的火光,他检查了昨夜制成的骨冰镩,镩头用火烤出微微的弧度,这样破冰时更能借力。
添柴生火时,他特意选了几块含松脂多的木柴。火焰蹿起后,他将陶瓮架在火上,倒入半瓮清水,又抓了两把小米——这是去年在沙滩捡到的漂流瓶中发现的,一直舍不得吃。
待水沸后,他削了几片风干鹿肉进去,肉香混着米香在棚屋里弥漫开来。最后撒入野葱末,一瓮热气腾腾的鹿肉粥就做好了。他捧着陶碗慢慢喝,米粥的暖意从指尖一直传到全身。
晨光微熹时,他开始了例行巡视。积雪没过了脚踝,每走一步都发出咯吱声响。东侧篱栅的预警铃铛结了冰,他用手温化开冰壳,确保铃舌还能自由摆动。盐田完全封冻了,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着晨空。他用石锤敲开冰面,底下的盐水浓度更高了,这倒是意外之喜。
鱼塘的冰层厚得惊人,他试了试新做的骨冰镩。镩尖抵在冰面上,手腕发力旋转,冰屑四溅。凿到一掌深时,冰层终于透亮,能看见底下游动的鱼影。这个破冰方法比用石头砸省力得多,也不会惊扰鱼群。
早饭后,他决定去试试冰钓。带上骨冰镩、渔线和用兽骨磨成的鱼钩,还有一小袋用虾肉和谷物混合的饵料。湖边静得出奇,连鸟鸣都听不见。他选了处背风的湖湾,这里冰层较薄,水底应该有水草。
破冰工作比预想的艰难。冰层厚达半臂,骨镩要反复凿击同一个点。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内衫,又在皮毛外衣上结出白霜。当冰洞终于凿通时,清澈的湖水涌上来,带着水底的气息。他小心地将渔线垂入冰洞,鱼钩上挂着精心调制的饵料。
等待的时间漫长而寒冷。他在地上铺了张狼皮,盘腿坐下,不时轻轻抖动渔线让饵料保持活动。太阳升到头顶时,渔线终于传来剧烈的拉扯。他屏住呼吸,缓缓收线——一条银灰色的大鱼跃出冰洞,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彩虹般的光泽。
这是条冷水鲑鱼,肥美的身形预示着一顿美餐。他继续垂钓,又收获了两条稍小的鲫鱼。正午时分,他收拾渔具准备返回,却在湖岸的积雪下发现了意外之喜——几丛冬菇从枯叶间探出伞盖,冻得硬邦邦的。
午餐他打算做烤鱼。将最大的鲑鱼去鳞剖开,抹上野蒜泥和山椒粉,用新鲜的冬菇塞满鱼腹,再用柔韧的树皮捆扎妥当。在营火旁搭起烤架,鱼在火上慢慢转动,油脂滴入火中噼啪作响。烤鱼的香味引得营地里的狐狸在篱栅外徘徊。
下午的工作是处理这批冬菇。一部分用竹签串起风干,另一部分切碎后与鹿油一同熬煮,做成蘑菇酱。这种酱料可以保存很久,是冬季难得的鲜味来源。鱼鳞和内脏他也没浪费,埋在种植区的雪地下,来年开春就是好肥料。
傍晚时分,他开始改进照明。之前做的松脂蜡烛虽然耐用,但烟雾较大。他尝试在熔化的松脂中加入碾碎的贝壳粉,这样制成的蜡烛燃烧更充分,光亮也更稳定。又用薄石片做了个简易灯罩,既能防风又能聚光。
晚餐是蘑菇炖鱼汤。将中午剩下的两条鲫鱼煎至金黄,加入切块的芋头和冬菇,倒入清水慢炖。奶白色的汤汁在陶锅里咕嘟作响,最后撒上一把野葱。就着烤得焦香的芋头饼,这顿饭吃得浑身暖洋洋的。
饭后,他借着新改进的烛光缝制皮袜。用的是最柔软的兔皮,针脚细密均匀。冬季的夜晚漫长,正好做些细致的针线活。他还在袜底加了层鞣制的树皮,这样在雪地上行走更防滑。
夜深时,他在皮面上记录:骨冰镩验证有效,发现冬季可食用蘑菇,改进蜡烛配方。特别记下湖湾处冰层厚度,那里可能是整个冬季最可靠的渔场。
第一百八十七天在冰钓收获中过去。从夏日徒手捕鱼,到冬日破冰垂钓;从简单的烤制,到精心搭配的炖煮。每个季节都在教他新的生存之道,每个发现都在丰富他的生活。
他吹熄蜡烛,月光从冰凌垂挂的屋檐缝隙漏进来,在棚屋里投下清冷的光斑。明天要去检查西山陷阱,还要试试用鱼鳔熬制胶水。生存就是这样,在严寒中寻找温暖,在困境中创造生机。
当湖面的冰层越来越厚时,他早已准备好与冬天和平共处的方法。
喜欢孤岛求生:从零纪元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孤岛求生:从零纪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