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林凡已经穿上了轻便的潜猎皮装。
今天他特意带上了新做的铜制匕首,别在腰间的皮鞘里,比之前的石刀锋利多了。例行巡视的第一站,依旧是营地外围的陷阱群。
走到东南侧的绊索陷阱时,铜铃发出了急促的响声。拨开齐腰的野草,一只半大的野猪被藤网缠得结结实实,正哼哧哼哧地挣扎,嘴边还沾着新鲜的薯蓣叶子——看来是偷偷溜到种植区觅食时中招的。
这野猪足有四十斤重,肉质紧实,猪油还能提炼出来当烹饪用油。林凡用木杆压住野猪的脖颈,快速用藤条将它的四肢捆牢,拖到营地边缘的空地上,打算等处理完其他事务再细加工。
继续检查其他陷阱,西侧的深坑陷阱里躺着一只斑鸠,翅膀被尖木刺划伤,已经没了气息,正好作为今天早餐的食材。
路过盐田时,林凡停下了脚步。昨夜的潮水带来了不少细碎的贝壳和海草,漂浮在蒸发池表面,会影响海盐的结晶纯度。
他从背包里取出竹耙和宽边竹勺,先将海草捞起,堆在一旁沥干水分,晒干后可以混入饲料喂之前捕获的赤尾狐。再用竹耙将池底的贝壳碎片和泥沙聚拢,用竹勺一点点舀出,倒入旁边的引流沟。
清理完毕,池底洁白的海盐结晶愈发明显,他用木铲刮了小半袋,装进皮囊里,足够近期烹饪和腌制食材使用。
盐田旁的海岸线是他每日的“宝藏区”。潮水刚退,沙滩上散落着各种被冲上岸的杂物。
今天的收获不错:一个完整的塑料收纳盒,盖子虽然有些变形,但密封效果还在,正好用来存放收集的种子;一截生锈的钢管,打磨后能用来制作工具的手柄;还有一块破旧的防水布,清洗晒干后可以铺在储物间的地面防潮。
最意外的是,在一堆礁石下捡到了几节干硬的棉线,应该是从旧衣物上脱落的,搓一搓还很结实,能用来做渔网的线。
回到营地时,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林凡先将斑鸠处理干净,剥下的斑鸠皮挂在绳架上,打算日后鞣制成小饰品。斑鸠肉切成小块,用清水泡着去血沫。
那只野猪则暂时拴在竹制围栏里,喂了些野菜和水,等中午再处理。做完这些,他开始准备早餐。
今天的早餐是斑鸠杂粮粥配烤野芋。他从储物间取出陶锅,加入竹滤塔过滤后的纯净水,点燃灶下的干柴。
待水烧开,放入提前泡软的稗子米、小米和荞麦,煮十分钟后,加入切好的斑鸠肉块。
随后从种植区采摘的嫩菠菜洗净切碎,也倒入粥中,搅拌均匀后转小火慢熬。
趁着煮粥的间隙,他从地里挖了两个野芋,去皮后切成厚片,放在铺有芭蕉叶的热石板上烘烤,并不时翻面,直到表面烤出金黄的焦痕。
十几分钟后,粥的鲜香混合着野芋的甜香弥漫开来。他往粥里撒上少许海盐和切碎的野蒜,盛进陶碗。烤野芋外焦里糯,斑鸠粥浓稠鲜香,菠菜的清爽中和了肉的油腻,林凡吃得格外满足。
早餐过后,林凡扛起改良后的铁锄——他用昨天捡到的钢管加固了锄柄,握起来更顺手,也更耐用。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种植区,把新发现的野生小麦种子播种下去。他来到营地东侧的耕地,这片土地之前已经翻了一半,今天要把剩余的部分翻完,并划分出专门的小麦种植区。
铁锄落下,轻松切入土壤,他弓着腰,按照事先划好的标线,将土地分成整齐的田垄。翻地时,他特意把土壤里的石块和树根一一捡出,堆在田埂边,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作为分界标识。
翻到一半时,他在土壤里发现了几株野生的燕麦,穗子已经成熟,结满了细小的谷粒。燕麦营养丰富,还能磨成粉做燕麦饼,他小心翼翼地将燕麦植株连根挖出,带回营地放在竹席上晾晒,准备收集种子。
临近中午,太阳变得毒辣起来。林凡停下翻地的活计,回到营地处理那只野猪。他用铜匕首划破野猪的喉咙放血,再用铁刀剥下猪皮,挂在绳架上准备鞣制。
将猪肉分割成大小均匀的肉块,猪油单独切出来放在陶碗里,排骨和里脊肉留作今天的午餐食材,其余的肉块撒上海盐腌制,后续进行熏制保存。
处理完猪肉,他开始准备午餐。今天的午餐是野猪肉炖野菜和杂粮饼。
他先将切好的猪排骨放入陶锅中,加入足量的纯净水,点燃灶火煮二十分钟,直到排骨炖得软烂。
随后从种植区采摘的马齿苋、嫩艾草洗净切段,倒入锅中,加入切好的野芋头块,撒上少许野生胡椒和海盐,继续煮十分钟。
趁着炖菜的间隙,他将磨好的杂谷粉(稗子米、小米、荞麦混合磨成)倒入陶盆,加入适量清水,揉成光滑的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用手掌压成薄饼,放在热石板上煎至两面金黄。
野猪肉炖野菜鲜香浓郁,排骨软烂脱骨,野菜吸收了肉的油脂,口感清爽;杂粮饼外脆里嫩,带着谷物的清香,林凡一口气吃了三个饼,才觉得填满了肚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