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滚后,杂粮下锅,煮约十分钟待米粒开花,再加入切好的野鹿肉丁。肉丁不宜过早放入,否则会失去鲜嫩口感。趁着熬粥的空当,他从营地旁的小果园里摘了几个成熟的野苹果。这些野苹果是他移植栽培的,虽然个头不大,但酸甜可口。去核后切成厚片,放在铺着芭蕉叶的热石板上慢烤,翻面时用野蜂蜜轻轻刷上一层。蜂蜜遇热融化,渗入果肉,很快烤出了诱人的焦糖色,甜香四溢。
粥熬好后,撒上适量海盐和切碎的野蒜苗。野蒜是他特意在营地周围种植的,随时可以采摘新鲜叶片。烤苹果外焦里嫩,带着蜂蜜的甘甜;杂粮粥浓稠香滑,野鹿肉的鲜美与荠菜的清爽相得益彰。一顿早餐下肚,清晨的寒意被彻底驱散,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早餐后,林凡决定为住所添置一件早就想做的家具——简易衣柜。此前他的衣物要么堆在储物架上,要么随意挂在绳架上,不仅显得凌乱,在潮湿季节还容易发霉。他扛着铁斧来到树林,仔细挑选了几根粗细均匀的铁木。这种木材密度大、耐腐蚀,是制作家具的上好材料。
将木材运回营地后,他先用铜斧削平表面,确保没有毛刺会刮坏衣物。在住所的角落,他打入四根粗壮的木桩作为柜腿,深度足以保证稳固。横向用榫卯结构固定数根木杆构成框架,这种传统工艺是他从记忆中搜寻而来的,虽然工具简陋,但做出来的结构异常牢固。
框架完成后,他用编织细密的竹席围在四周,竹席内侧还衬了一层防潮的香茅草。正面的竹编门可以灵活开合,用精心打磨的铜丝做成门扣。衣柜内部,他特意设计了两层挂杆和三格储物空间,便于分类存放不同衣物。完成后,他将所有衣物重新整理:外套和皮装挂在横杆上,内衣、手套等小件物品叠放在下层。看着井然有序的新衣柜,整个营地都显得整洁了许多。
完成衣柜的制作,已近中午。林凡扛起加固过的铁锄,前往营地东侧的缓坡开垦新的耕地。这片地是他精心选址的结果:向阳坡地,日照充足;土壤是肥沃的腐殖土,透气性好;附近还有一条小溪流过,取水方便。他计划在这里种植新发现的野生青稞,如果培育成功,明年就能收获自己的粮食了。
铁锄落下,轻松切入松软的土地。他熟练地弓着腰,将土块翻起、敲碎,仔细捡出里面的石块和树根。这些石块正好可以用来垒砌田埂,既清理了耕地,又明确了边界。翻土过程中,他意外发现了几株野生亚麻,茎秆粗壮,已经结满了饱满的蒴果。这个发现让他惊喜不已——亚麻籽可以榨油,纤维能纺织成布,正是营地急需的物资。他小心地将亚麻植株连根挖起,准备带回营地晾晒后收集种子。
正午的阳光变得炽烈,林凡扛着铁锄返回营地。午餐他打算做野鹿肉炖菜配杂粮饼,正好试试新获得的料酒。将泡好的野鹿肉沥干水分,用海盐、野生胡椒和少许料酒腌制。料酒的加入立即让肉质发生了变化,去腥的同时更添了一层醇香。
在常用的铜锅里倒入少许自炼的猪油,待油温升高,放入腌好的肉块快速翻炒。肉块变色后,加入切好的野芋头块和时令野菜,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文火慢炖。趁着炖菜的间隙,他将杂粮粉倒入陶盆,加入适量清水揉成光滑的面团。分成小剂后用手掌压成薄饼,放在预热好的石板上煎烤。石板传热均匀,煎出的饼子外皮酥脆,内里柔软。
炖菜煮好后,撒上新鲜的野蒜碎和少许自酿酱油。顿时,浓郁的香气在营地弥漫开来。金黄的杂粮饼蘸着鲜美的炖菜汤汁,野鹿肉酥烂入味,带着淡淡的酒香,芋头吸饱了汤汁,入口即化。这顿丰盛的午餐很快补充了他上午劳作消耗的体力。
午饭后小憩半个时辰,林凡推着皮橇前往海边修理皮舟。上次出海捕鱼时,他深切体会到固定船锚的重要性。今天他打算用捡到的粗铁丝和一块椭圆形礁石制作简易船锚。将铁丝在石头上缠绕固定,两端拧成牢固的铁环,再用浸过桐油的藤条将铁环与船身相连。他还用细铜丝给船桨缠了防滑手柄,握持更加舒适。
完工后,他推着皮舟下海试航。新制作的船锚抛下后,皮舟稳稳地停在海面上,再不会被潮水推得左右摇摆。这个改进让林凡十分满意,他升起风帆,朝着远处的珊瑚礁区驶去,打算潜水捕捉些海鲜丰富晚餐。
戴上自制的潜水镜,他轻盈地跃入清澈的海水中。珊瑚礁生态丰富,各种海洋生物在礁石间游弋。他屏住呼吸,在礁石缝隙中摸索,很快就在一个洞穴里发现了一只肥硕的龙虾。他小心地避开它锋利的大螯,从后方稳稳抓牢。半个时辰的潜水,收获颇丰:六只大小均匀的龙虾、两只肉质肥厚的海参,还有一串新鲜的扇贝。返航前,他还不忘采集了些海带和紫菜,这些都是做汤的好材料。
夕阳西下,海面泛起金色波光。林凡驾着皮舟返回营地,开始准备晚餐。今晚的主菜是龙虾海鲜杂粮饭,配上海带汤。他先将杂粮米淘洗干净,放入陶锅煮至半熟。龙虾处理干净后切块,用海盐、料酒和野生胡椒稍作腌制,然后放入锅中与米饭同炖。海参切片,待饭快熟时加入,最后撒上野蒜碎和柠檬草提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