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林凡就穿上了轻便的潜猎皮装。
腰间别着铜刀,肩上挎着竹编背篓,踩着沾着晨露的草叶,直奔营地外围的陷阱区——例行巡视可是每天的头等大事。
走到西北侧的深坑陷阱时,铜铃发出了轻微的晃动声。
拨开半人高的野草一看,一只成年狍子掉进了陷阱,前腿被尖木刺划伤,正焦躁地用蹄子刨坑壁。这狍子肉质细嫩,狍皮还能鞣制成柔软的皮革,堪称完美收获。
林凡放下背篓,将长绳一端系在旁边的大树上,顺着绳索滑到坑底。
他绕到狍子身后,用浸过镇静草药的布条捂住它的口鼻,待其安静后,小心翼翼地给它的伤口涂抹草药膏,再用藤条捆住它的四肢,顺着绳索将它拖出陷阱。
把狍子关进加固后的竹笼,撒了把新鲜野菜,林凡继续检查其他陷阱。
东侧的绊索陷阱里缠着一只山鸡,已经没了气息,正好当今天的早餐食材。
路过盐田时,林凡停下了脚步。
经过一夜的潮汐冲刷,蒸发池里漂着不少海草和碎贝壳,池边还爬着几只小螃蟹。
他掏出竹耙,先将海草捞起沥干,打算晒干后混入饲料喂狍子。
再用竹勺把池底的泥沙清理干净,顺手捉了小螃蟹塞进腰间的皮囊,最后用木铲刮了小半袋海盐,装进背篓里——这东西烹饪、腌肉都离不开。
盐田旁边的海岸线,是林凡每日必逛的“垃圾寻宝地”。
今天运气格外好:在一堆海藻里翻出了几个塑料衣架,清洗干净后正好晾衣服;一截细软的铁丝,比藤条更适合做精细工具;半袋没受潮的洗衣粉,还有一个封面磨损的笔记本和几支铅笔。
最惊喜的是,在礁石缝里摸到个小玻璃瓶,里面居然剩了小半瓶蚝油!虽然有点沉淀,但摇晃均匀后,浓郁的鲜味立马飘了出来。
回到营地时,太阳刚爬过树梢。
林凡先把山鸡处理干净,剥下的鸡皮挂在绳架上,山鸡肉切成小块用清水泡去血沫。
小螃蟹养在陶盆里,狍子在竹笼里安静地啃着野菜,他特意给狍子的伤口换了层草药布。
忙完这些,他开始准备早餐——山鸡杂粮粥配烤野果。
从储物间拿出陶锅,倒入竹滤塔过滤后的纯净水,点燃灶下的干柴。
水烧开后,放入提前泡软的稗子米、小米和燕麦,煮十分钟后加入切好的山鸡肉块。
又从林间摘了把嫩荠菜切碎,也倒进锅里,转小火慢慢熬煮。
趁着煮粥的间隙,他从种植区摘了几个成熟的野山楂,去掉果核,切成厚片,放在铺着芭蕉叶的热石板上烤。
翻面时刷了点蜂蜜,很快就烤出了金黄的焦痕,甜酸香味顺着热气弥漫开来。
粥煮好后,撒上少许海盐和野蒜碎,盛进陶碗。
烤野山楂外焦里软,裹着蜂蜜的甜香;山鸡粥浓稠鲜香,荠菜的清爽中和了肉的油腻,林凡吃得连连点头,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凉意。
早餐过后,林凡打算给营地添个“新物件”——简易晾衣杆。
之前的衣物要么挂在绳架上,要么铺在石头上晒干,不仅杂乱,还容易沾染灰尘。
他扛着铁斧去树林挑了两根笔直的粗木,砍成合适的长度,用铜斧削平表面。
回到营地,在住所外侧的空地上打入两根粗木当立杆,横向固定一根木杆当横杆,再把捡到的塑料衣架挂在横杆上,最后用铁丝加固连接处,防止被风吹倒。
做完晾衣杆,他又把之前晒在绳架上的兽皮、衣物整理好挂上去,营地瞬间整洁了不少。
做完晾衣杆,他扛起加固过的铁锄去开垦新耕地。
这片地在营地东侧的缓坡上,阳光充足、土壤肥沃,他打算在这里种上昨天发现的野生小麦种子。
铁锄落下轻松切入土壤,他弓着腰把土地翻得又松又匀,仔细捡出里面的石块和树根,堆在田埂边当分界标识。
翻到一半时,他在草丛里发现了几株野生的燕麦,茎秆粗壮,已经结出了饱满的蒴果。
燕麦营养丰富,还能磨成粉做燕麦饼,林凡眼睛一亮,小心翼翼地将燕麦植株连根挖起,带回营地放在竹席上晾晒,准备收集种子。
临近中午,太阳变得毒辣起来,林凡扛着铁锄返回营地。
今天午餐打算做狍子肉炒杂粮饭和凉拌海螺,还能用新找到的蚝油调味。
他把泡好的杂粮米倒入陶锅,加入适量清水,点燃干柴煮成饭,盛出来晾凉。
将狍子肉切成薄片,用海盐、野生胡椒和少许蚝油腌制十分钟,去腥提鲜。
在铜锅里倒入一点提炼的猪油,油热后放入狍子肉片翻炒至变色,加入切好的野葱和野菜段,最后倒入杂粮饭一起翻炒,撒上点酱油提味,香喷喷的狍子肉炒杂粮饭就做好了。
凉拌海螺就简单多了,把海螺肉切成丝,用沸水焯一下,加入野蒜、酸浆果汁和一点蚝油,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外焦里嫩的狍子肉裹着鲜香的蚝油味,搭配清爽的凉拌海螺,林凡吃得狼吞虎咽,很快就补充完上午劳作消耗的体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