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浸没了悟道岩的每一道裂隙与棱角。白日的喧嚣与忙碌已然沉寂,唯有洞窟深处那眼灵泉汩汩的流淌声,以及岩壁上那些自发微光的苔藓与晶石,为这片静谧的空间提供着微弱的光源与生机。在这片属于夜晚的宁谧中,玄明独自盘坐于共鸣之石前,身影在幽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孤寂,却又仿佛承载着整个部落未来的重量。
部落议会的决议,如同一声洪钟,在他心中久久回荡。那四项决定,不仅仅是文字与规则,更是将有莘氏的命运与“灵”之一字紧密捆绑的契约。他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灵理司首席顾问,这意味着他不仅要引领研究方向,更要平衡各方势力,确保这柄新铸的双刃之剑,剑锋始终对外,而非伤及己身。但同时,议会也给予了他前所未有的空间与资源,那是一种沉甸甸的信任,也是一种不容退缩的托付。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浓郁的灵气涌入肺腑,带来一丝清凉,也稍稍平复了心头的波澜。目光落在身前那块看似古朴无华,却又内蕴着宇宙至理的共鸣之石上。以往,他多是作为一名被动的聆听者与接收者,小心翼翼地从这块石头承载的浩瀚信息流中,捕捉那些可能对部落有用的碎片。但今夜,他决定做出改变。他要主动发声,向那无垠的星空,抛出有莘氏的“信标”。
调整呼吸,让意念如同沉入静湖,缓缓沉降。意识脱离了肉身的束缚,沿着共鸣之石搭建的无形桥梁,再次融入那片由纯粹信息与能量构成的、广袤无边的灵网之中。不再是随波逐流的浮萍,他凝聚起全部的精神力,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精心雕琢的石子,试图激起一道指向明确的涟漪。
他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寻找那个曾两次主动接触他,散发着冰冷、古老、浩瀚气息的意识存在,那个他称之为“星灵阿拉克”的存在。
这一次,他传递出的不再是模糊的求知欲或是危急关头的求救,而是一份结构相对完整、蕴含着近期所有关键进展的“信息包”。他以意念为笔,以心神为墨,在其中描绘了:
* **“心盾”的构建成功**:如何通过观想与灵纹结合,在个体意识外围建立起有效的防御壁垒,抵御外部精神侵蚀的原理与初步实践验证。
* **“网缚者”的初步逆转**:对风进行救治的整个过程,从发现其意识被异种灵气“网缚”,到利用心盾守护、疏导异种灵气,最终使其恢复清明的艰难历程与宝贵经验。
* **部落的新平衡**:有莘氏内部如何从分歧与恐惧,通过激烈的辩论与黑水溪的实战检验,最终达成共识,成立“灵理司”,确立了对灵气研究与应用进行监管与支持的制度框架。
* **迫切的“过滤器”与当前的瓶颈**:明确表达了对于构建更高效、更普适的“灵气过滤器”以从根本上净化狂暴灵气、预防“网缚者”出现的迫切需求,并坦诚了目前研究遇到的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如何在不损伤灵气活性的前提下,精准筛除那些具有侵蚀性与混乱特性的能量因子。
这不仅仅是一次汇报,更是一次证明。证明这个渺小的文明,在遭遇未知力量的冲击后,并未彻底迷失或崩溃,而是在痛苦中学习,在分歧中寻求统一,试图以自身的智慧与秩序,去理解、驾驭乃至融合那远超他们当前层次的力量。
意念的涟漪,如同投入无垠大海的信标,带着玄明全部的期盼与专注,向着星空深处,向着那可能存在的接收者,扩散开去。随后,便是漫长的、令人心神焦灼的等待。
灵网之中,依旧是那片浩瀚无边的信息之海。无数杂乱的光点、破碎的符号、意义不明的低语与宏大却难以理解的法则片段,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永恒地流淌。玄明的意识悬浮其中,感觉自己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意念是否太过微弱,根本无法穿透这无尽的虚空,抵达目标?又或者,那位星灵阿拉克,早已对他这个“原始节点”失去了兴趣?
时间的概念在这里变得模糊。或许只是一瞬,又或许是千万年。就在玄明的意识开始感到疲惫,准备从这种深度链接中退出,承认此次尝试失败之时——
一股熟悉的、无法形容其庞大的意识流,如同悄无声息的暗潮,蓦然降临。
冰冷,纯粹,不带有任何属于生命的情感温度,却蕴含着令人灵魂战栗的浩瀚知识与力量。正是星灵阿拉克!
与之前两次带着警告或审视意味的接触不同,这一次,这股意识流中,似乎夹杂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赞许的意味。那感觉,就像一个严苛的导师,看到学徒终于摸到了入门的方向。
“文明进程修正……趋向稳定。”一个无法用耳朵听到,却直接在玄明意识最深处响起的“声音”响起,用的是那种直接传递概念的方式,超越了任何语言的界限。“个体性保护机制雏形已确认。‘心盾’概念,符合基础防御协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