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岩深处,一处新近开辟、被命名为“观星洞”的隐秘石室内,空气仿佛都凝固成了实质,唯有精纯的灵气在其中无声地氤氲流转,带着一种冰冷的、近乎神圣的秩序感。这里,已然成为有莘氏触及星空奥秘的前哨站。
玄明、石虎,以及另外三位在灵纹构筑与意识研究方面最具天赋和潜力的灵狩队成员——擅长精密能量引导的“青苇”、对灵纹结构有着近乎直觉般洞察力的“坚岩”,以及心思最为沉静缜密、负责记录与推演的“静心”——五人围坐在那块承载着星灵馈赠的共鸣之石周围。每个人的脸上都烙印着连续高强度工作带来的深深疲惫,眼窝深陷,血丝遍布,但他们的眼神,却如同淬火的星辰,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极度专注的光芒。
在他们中央的空气中,悬浮着一幅由纯粹灵气模拟构建而成的、复杂到足以让任何初次目睹者心神摇曳、乃至头晕目眩的立体光纹结构图。这并非他们以往熟知的任何平面或简单立体灵纹,而是星灵阿拉克传递来的“意识节点独立协议”的部分原理具现化。
它超越了视觉的维度,仿佛是从更高层次空间投射下来的影子,无数细密如星河沙砾的光点以某种无法完全理解的数学规律连接、交织、旋转,形成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能量拓扑结构。光纹的某些部分呈现出清晰的几何美感,如同冰晶的生长;而另一些区域则充满了混沌的、仿佛量子云般的概率波纹,象征着信息的不确定性与观测的影响;更有些关键节点处,闪烁着奇异的加密符文,那并非已知的任何文字,而是直接阐述着信息权限与验证规则的本源符号。
这,就是他们未来可能要走的路,一条试图在连接万物、浩瀚无边的灵网中,为每一个渺小个体意识争取独立与主权的、近乎逆天而行的道路。
“看这里,”玄明的声音干涩沙哑,他抬起微微颤抖的手指,指向立体光纹结构中一个不断进行着规律性膨胀与收缩、如同宇宙心脏般搏动的核心节点。他的指尖引动一丝灵气,让那个节点的结构稍微放大、凸显出来。“根据解读,这是协议的基石之一。它要求,每一个意识节点,在尝试接入或与灵网进行深度交互之前,必须首先完成一个步骤——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自身存在本质的‘自我标识’,并对其进行本源层面的加密。这个标识,并非后天赋予的代号,它更像是……灵魂独一无二的能量指纹,或者说,是意识波形的本征态。一旦生成,便不可复制,不可篡改,将贯穿该意识节点存在的始终,成为其在灵网中的绝对身份凭证。”
石虎紧锁着浓眉,古铜色的脸庞上肌肉紧绷,他努力地跟随着玄明的讲解,试图将这超越常识的概念与自己熟悉的战斗直觉相结合。“玄明长老,您的意思是,”他斟酌着词语,“以后,假设我们的意识要进入那片……灵网,就像进一个非常机密的营地,每个人都得先亮出一个谁也仿造不了的、天生的‘身份牌’?然后这个灵网,或者说管理灵网的某种规则,会根据我们这个‘身份牌’,来决定我们能看哪些情报,能进哪个帐篷,能和谁说话?”
“可以这么理解,石虎,但远比那更根本,也更精密。”玄明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石虎的比喻虽然质朴,却抓住了核心,“它不仅是准入凭证,更是信息交互的基石。你的每一个念头,每一次信息发送,都会被打上这个标识的烙印。”
“不止如此。”接话的是坚岩,他面前的地面上用特制的灵石粉末刻画满了密密麻麻、常人看一眼就会头晕的辅助计算符号和几何图形。他双眼死死盯着空中一个不断变换的能量流模型,声音带着一种沉浸在数学世界里的亢奋:“这个协议结构还明确要求,在信息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的过程中,信息本身必须经过基于发送方标识和接收方权限的复合加密。看这里,还有这里,”他指向光纹中几条交织的、闪烁着异样光芒的能量通道,“这些能量锁的结构……这简直像是给每一个流动的念头、每一段传递的知识,都加上了一把只有特定接收者才能打开的、复杂无比的灵纹锁!这……这已经超出了我们之前对灵纹的所有认知范畴!”
理解这协议的冰山一角,已经让在场的精英们感到神魂疲惫,仿佛大脑被强行塞进了一个星系的运行规则。而将理解转化为现实,更是难如登天,仿佛要求一群刚刚学会钻木取火的原始人,去手搓一枚微型芯片。
他们面临的第一道,也是最基础的难关,就是如何生成那个稳定、唯一且可加密的“自我标识”。这并非简单的灵气聚合,而是需要将他们每个成员独特的生命波动、深藏的精神印记、以及自身灵气能量场的特异性,以一种未知的、和谐的方式融合、固化,形成一个能在灵网中稳定存在的能量签名。
尝试开始了,过程却充满了挫败。他们尝试了无数种已知的灵气组合方式,模拟了上百种观想与意念引导法门。失败是常态。有时,汇聚的灵气和精神力在即将成型的瞬间,如同绷紧的弓弦突然断裂,生成的标识光点闪烁几下便彻底溃散,反噬的力量让尝试者头晕目眩。有时,几个人按照同样的方法,生成的标识却缺乏足够的唯一性,能量特征过于相似,几乎无法区分,这在协议看来无疑是失败的——标识必须是绝对唯一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