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的眼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狂喜:“我们过去,是在凭借无数代人的经验积累和偶然的发现,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而现在……阿拉克尊主赐予的知识,仿佛在我们眼前点燃了一盏明灯!我们可能……可能第一次触摸到了部分灵纹之所以能够起效的、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根本原理!”
他的激动感染了部分同样年轻的、对未知充满好奇的研究者,几人开始交头接耳,眼中也迸发出思索的光芒。然而,这番言论却让像禹这样毕生扎根于传统体系的老学者,感到了更深的无所适从与隔阂。用冰冷的“场”和“力”来解释充满灵性与生命气息的“灵气”和“巫术”?这简直是对他们认知体系的彻底颠覆与亵渎。
而石虎,这位联盟最强的战士,他的关注点则落在了另一幅由灵气模拟出的、更加宏观的图景上——那是一幅阿拉克提供的太阳系简易星图。蔚蓝色的“地球”围绕着炽热的“太阳”沿着一条椭圆轨迹缓缓运行,而一颗较小的、标注为“月球”的星体,又围绕着“地球”旋转。图像旁边,还有关于“引力”这一概念的极其初步的描述。
石虎双手抱臂,浓眉紧锁,古铜色的脸庞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与困惑。他死死盯着那个被称为“地球”的蓝色球体,下意识地用脚踩了踩星枢阁坚实的地面。
“我们……我们所有人,世世代代,就住在这个……球上?”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充满疑虑,“一个悬浮在漆黑、虚无的太空之中,没有任何支撑,还在不停转动的大球?”
他无法理解:“那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站在上面,不会掉下去?为什么江河湖海里的水,能牢牢地吸附在这个球体的表面,而不会流向那漆黑的虚空?”阿拉克知识库中关于“万有引力”的初步概念,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让他这个习惯用肌肉和武器思考的战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深沉的哲学与物理层面的困惑。他试图想象脚下的土地是弧形的,想象自己可能正“倒立”在星球的另一面,这种想法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晕眩。
玄明将圆桌周围所有人的反应——禹的信仰崩塌、启的顿悟狂喜、石虎的震撼困惑,以及其他学者脸上或茫然、或沉思、或抵触、或兴奋的复杂表情——尽数收入眼底。他心中了然,这种来自更高认知维度的知识洪流,其带来的冲击力,远比任何战场上的刀光剑影都要锋利,也更加危险。它动摇的是文明赖以建立的世界观根基,撕裂的是代代相传的经验体系。
他不得不时常抬起手,示意激动的启稍安勿躁,也温言引导陷入混乱的禹和其他传统学者。
“诸位,请稍安。”玄明的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在嘈杂的议论声中清晰响起,“阿拉克尊主赐予的这些知识,如同为我们这些久居洞穴之人,猛然推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窗户。我们首次看到了天空的浩瀚,看到了星辰的真实面貌,看到了风雨雷电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加普适的规律。”
他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语气变得深沉:“但这扇窗户外的景象,并非要我们彻底否定和抛弃我们世代居住的‘洞穴’。我们脚下的大地依旧坚实,我们呼吸的灵气依旧真实,我们传承的修行与技艺,依然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
他指向启面前那关于电磁场的模拟图,又看向禹那依旧苍白的脸:“阿拉克的知识,是‘道理’,是隐藏在万千现象背后的、更加本质的‘规则’。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何我们的‘聚灵纹’能够生效,或许并非纯粹的神秘,而是契合了某种天地间固有的‘力’;它也可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何五行生克在某些层面卓有成效,或许是因为不同物质(由原子分子构成)间的相互作用,在某些宏观层面上,恰好与我们总结的‘元气’规律产生了奇妙的对应。”
“我们需要做的,”玄明总结道,声音中带着引导与期盼,“不是全盘否定过去,也不是盲目崇拜外来知识。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去验证、去思考。用这新的‘道理’,去重新审视和理解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探寻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统一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稳,让我们有莘氏文明的火种,在这片星空下,燃烧得更加明亮和持久。”
尽管玄明尽力引导,知识洪流所带来的震撼、迷茫、分裂的兴奋与源自本能的恐惧,依旧如同汹涌的暗流,在星枢阁内每一位学者,乃至未来必将波及的整个联盟内部,激烈地碰撞、激荡着。一场远比武力征服更加深刻、更加根本的思想与认知风暴,已然在这看似平静的石室中,悄然酝酿,预示着联盟即将迎来一场从灵魂深处开始的、天翻地覆的变革。
喜欢天启之石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天启之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