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格物院深处那间象征着联盟技术巅峰的“星轨实验室”被绝望的阴云笼罩,当最聪明的头脑们在材料学的绝境中反复碰壁、近乎耗尽灵感之时,希望的微光,却并未从预期的方向——那浩瀚如烟的阿拉克数据库深处或是某个突发奇想的理论突破中——显现。它以一种极其意外、甚至有些谦卑的方式,从联盟最为基层、最为朴实的土壤中悄然萌发,沿着“灵技下乡”这条看似与尖端科研相距甚远的纽带,悄然传递回了陷入僵局的技术核心。
这缕微光的发现者,正是身在桑禾部落的云岚。
此时的桑禾部落,早已不是云岚初至时那副带着疏离与观望的景象。灵技的切实好处,如同浸润田地的春雨,已然深入人心。村民们将她与她的队员们视若亲人,不仅热情接纳,更乐于分享他们世代积累的、关于这片土地的一切知识。正是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一次看似寻常的劳作间隙,带来了不寻常的发现。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云岚正帮助几位老农清理一块位于山脚碎石坡上的荒地,打算开辟出来种植一些耐瘠薄的豆类。这片土地上,遍布着一种名为“铁线藤”的野生藤蔓,其貌不扬,茎秆呈深褐色,仅有手指粗细,却异常顽强地缠绕在嶙峋的乱石之间,根系深深扎入石缝,与岩石几乎融为一体。一位老农挥动着厚重的柴刀,奋力劈砍着这些藤蔓,刀刃与藤蔓碰撞,竟发出类似金石交击的“锵锵”声,火星微溅,藤蔓上只留下浅浅的白痕,极难斩断。
“这铁线藤,可是咱们这儿最顽固的家伙!”老农抹了把汗,喘着气说道,“牲口不吃,火烧不尽,刀斧难伤!年年清理,年年长,烦人得很!不过它的韧性是真好,咱们有时候用它来捆扎最重的物件,比麻绳牢靠多了。”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老农这略带抱怨的话语,却瞬间触动了云岚那属于研究者的敏锐神经。“刀斧难伤”、“韧性极好”——这两个关键词,对于正被材料强度问题困扰的她而言,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她立刻蹲下身,仔细察看那些被砍砸后依然紧紧缠绕着岩石的铁线藤。她用手触摸,感觉其表面光滑却异常致密,用力拉扯,能感受到一种远超其体型的惊人弹性与韧性,仿佛那不是植物,而是某种极具韧性的金属丝。
出于研究者探究本源的本能,云岚没有仅仅停留在外观观察。她小心翼翼地采集了几段完整的铁线藤样本,包括其根系、茎秆和嫩芽。随后,在当晚暂住的、用辉光珠照亮的简陋房间里,她摒弃杂念,盘膝而坐,将一丝精纯的灵识缓缓探入了一段铁线藤的茎秆内部。
起初,灵识反馈回来的,是植物纤维那熟悉的、充满生机的结构。但很快,云岚的意识“看”到了一些截然不同的东西——在那看似杂乱无章的纤维素与木质素构成的微观世界中,竟然存在着一种极其复杂、精妙而有序的能量导引网络!
这网络并非后天人为刻画,更像是随着藤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自然“编织”而成的一种天然结构。无数细微到极致的能量通道,以一种匪夷所思的几何形态交织、缠绕、并联、串联,构成了一个立体而高效的灵能(或者说是一种与灵能性质极其相似的生命能量)流通体系。这些天然的“纹路”与藤蔓本身的维管束系统、纤维走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仿佛本就是它生命的一部分。
更让云岚感到震撼的是,她能“感知”到,正是这种天然的、内生的能量网络结构,在不断汲取着周围环境中微薄的能量(无论是日光、大地之气还是稀薄的灵气),并将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均匀分布、固化到藤蔓的每一根纤维之中,从而赋予了它那令人惊叹的韧性与强度,以及那种能够在贫瘠石缝中汲取养分、对抗风霜雨雪的顽强生命力!
这……这简直就是一种天然生长出来的、“活”的灵纹!
这个发现让云岚的心跳骤然加速,呼吸都为之急促。她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反复用灵识探查了不同的样本——老藤、嫩枝、根系——发现这种天然的能量网络结构虽然在不同部位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导引与强化原理是一致的,并且其能量利用效率和与载体(藤蔓本身)的结合度,高得超乎想象!
她立刻意识到,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自然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解决格物院当前困境的巨大启示。她一刻也没有耽搁,连夜伏案,将铁线藤的性状、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最重要的——用尽可能精确的语言描绘出的灵识探查结果和对那种天然能量网络结构的初步分析,详尽的记录下来。同时,她将精心封装好的、标注清楚的各类铁线藤样本,连同这份凝聚着惊人发现的报告,通过灵技小队与格物院之间的紧急通讯渠道,以最高优先级,火速送往了联盟核心区域的格物院。
当这份带着田野气息和泥土芬芳的报告与样本,穿越千山万水,最终摆放在院长启那堆满了失败金属残骸和碎裂玉板的实验台上时,起初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连日来的挫败,让实验室的成员们对任何“可能”都抱持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怀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