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RX-734星域那未知文明的真实意图充满了最深切的疑虑与警惕,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对突然出现的光源既渴望又恐惧,但那份关于“初级可控核聚变约束场原理”的知识,对于格物院内那些毕生追求真理、探索能量本质的学者们而言,其诱惑力是无可抗拒的。它就像沙漠中濒死的旅人眼前清晰无比的海市蜃楼,明知其可能只是光影的骗局,背后隐藏着流沙与陷阱,却也无法抑制住内心深处那股想要靠近、想要验证、想要触碰那可能存在的甘泉的强烈冲动。
在玄明与苍澜亲自下达的最高指令下,一份代号为“烛龙之眼”的绝密验证计划启动。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防止技术泄露或被潜在敌人渗透,验证实验被分散在三个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经过特殊加固与灵能屏蔽的地下绝密实验室同步进行。这三个实验室彼此物理隔离,信息传递需要通过多重加密与人工信使,研究人员更是签署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契约,并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直至项目阶段性结束。实验室内部,气氛凝重得如同大战前的指挥中枢,却又弥漫着一种近乎宗教狂热的科研激情。
验证过程所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巨大的难关,便是如何稳定地构建出原理中描述的那“多重交变、频率与相位精度要求达到近乎变态级别”的复合灵能场。这绝非传统的、依靠预先刻画固定灵纹回路、注入灵气激发场域的方式所能实现。传统的灵纹如同固定的乐谱,演奏出的旋律是确定的;而这项技术要求的,则是一个需要实时根据“等离子体火球”瞬息万变的状态,进行无数参数微调的、活着的、动态的交响乐。
最初的尝试几乎全军覆没。刻满精密灵纹的玉盘在能量注入的瞬间,便因无法承受那复杂的场干涉效应而崩裂成齑粉;采用高阶灵石作为场源,试图强行稳定场结构,结果却引发了剧烈的灵气湍流,将昂贵的实验装置扭曲成了毫无价值的金属疙瘩。失败接踵而至,消耗着海量的资源,也消磨着一些研究人员的信心。
转机,出现在一次跨领域的灵感碰撞。一位参与“意识节点协议”研究的年轻灵修者,在旁听一次失败分析会后,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设想:既然固定的灵纹无法满足动态需求,为何不利用“意识节点”中那种高度协同、意念直接干涉灵能的技术,由人来直接参与场的“编织”与“维持”?这个想法起初被视为天方夜谭,但在无数传统方法碰壁之后,它成了黑暗中唯一可见的缝隙。
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协同灵场构筑法”被紧急开发出来。这要求至少五名以上的高阶灵修者(至少是金丹期以上的修为,拥有强大的灵识与精准的灵能操控力),通过特制的“灵枢链接阵列”,将自身灵识高度同步,形成一个临时的“群体意识节点”。他们需要摒弃所有杂念,将全部心神沉浸到对那复杂灵能场的感知与构建中,如同用无形的意念之手,共同牵引、编织、稳定着那看不见的能量结构。这过程对参与者的精神负荷极大,且要求彼此间达到极高的默契与信任,任何一人的细微分神或灵能波动,都可能导致整个场结构的崩溃,甚至引发严重的灵能反噬。
实验过程,因此充满了难以预料的失败与令人心悸的危险。在一次试图提升场强的关键测试中,一位负责维持某个关键相位节点的研究者,因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导致灵识出现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涣散。就是这亿万分之一秒的疏忽,导致了其所维持的场分量出现了极其细微的相位偏移。
刹那间,原本在精密平衡中维持着脆弱稳定的复合灵能场,如同被推倒了第一块骨牌的多米诺阵列,发生了连锁性的剧烈失衡!实验装置核心,那被勉强约束着的、处于激发状态的氘氚混合气,瞬间失去了控制,狂暴的能量如同脱缰的洪荒巨兽,猛地向外膨胀、爆发!
“轰——!!”
一声沉闷如巨兽咆哮的巨响在隔离实验室内炸开。刺眼的白光瞬间吞噬了一切,紧接着是狂暴的冲击波混合着失控的高温等离子流,狠狠撞击在实验室四周由三层叠加强化灵纹与特种合金构成的防护壁上。足以抵挡元婴期修士全力一击的防护灵阵,光芒疯狂闪烁,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刺耳尖鸣,其上赫然出现了数道如同蛛网般蔓延的、触目惊心的裂纹!安装在防护壁上的多个高精度监测法器瞬间被汽化,数据记录中断。刺耳的警报声响彻整个地下设施。
当应急小组冒着残留的能量辐射冲入实验室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实验装置主体已化为满地扭曲、熔化、又迅速凝固的金属与灵玉残骸,空气中弥漫着臭氧与金属蒸发的刺鼻气味。五名参与“协同构筑”的研究者,虽然被紧急断开了“灵枢链接”并被防护阵削弱了大部分冲击,但仍因灵能反噬而脸色惨白,口鼻溢血,精神遭受重创,至少需要数月静养才能恢复。万幸的是,无人死亡,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给所有参与者都敲响了警钟——他们正在玩弄的,是足以瞬间吞噬生命的恒星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