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羽叛逃事件,如同一块沉入深潭的巨石,在联盟内部激起的涟漪虽随时间渐趋平复,但那潜藏于水面下的暗流与隐患,却始终是悬于联盟决策层心头的一把利剑,未曾片刻松懈。风纪司与军情处联合组成的数支精锐追捕小队,代号“猎隼”、“影刃”与“山魈”,已在南部边境那片被统称为“遗忘之地”的广袤险域持续活动了近半载光阴。
这片土地仿佛被文明遗弃,山脉如太古巨兽的骸骨般嶙峋起伏,原始丛林中弥漫着经年不散的毒瘴,沼泽泥淖之下隐藏着未知的危险,更有诸多不服王化、敌友难辨的原始部落与流亡邪修盘踞其间。初期,追捕行动举步维艰,线索时断时续,仿佛墨羽及其接应者已化作幽灵,融入了这片蛮荒之地。联盟内部,一些急于求成的声音开始质疑行动的投入与产出,甚至不乏有悲观者认为,墨羽或许早已通过某些不为人知的地下网络或隐秘通道,远遁至大陆之外。
然而,真正的猎手从不缺乏耐心。代号“夜枭”的特别侦察小队,作为所有追捕力量中最为精锐、也最擅长在极端环境下长期潜伏的一组,始终秉持着最坚定的信念。他们放弃了大规模拉网式搜索这种效率低下的策略,转而采用了一种近乎笨拙,却极可能触及核心的方法——如同最细致的考古学家,对几处基于情报分析和灵能流向推测出的、最可能被用作秘密通道或临时据点的险峻区域,进行地毯式的、毫米级的勘察。
命运的转折,往往青睐于最坚韧不拔之人。在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鬼哭渊”的深邃峡谷底部,这里终年被五彩斑斓的剧毒瘴气笼罩,空气中弥漫着腐蚀性的酸味,连最耐毒的虫豸都难以生存。“夜枭”小队的一名成员,凭借其天生对土石结构与能量流动异常敏锐的“地听”灵根,在靠近一处湍急地下暗河冲刷形成的岩壁旁,感知到了一丝极不协调的微弱波动。
经过长达数个时辰的小心挖掘与灵能屏蔽作业,队员们在一堆看似自然崩塌的岩石下,发现了第一批确凿的、非自然的痕迹——几块边缘呈现不规则熔融状态、颜色暗沉近乎黑曜石的金属碎片。这些碎片触手冰凉,质地坚硬远超普通钢铁,更奇异的是,其表面残留着一种极其微弱、却与周边自然环境中的游离灵气或已知任何修行流派能量属性都迥然不同的波动。这种能量给人的感觉并非活跃与张扬,而是内敛、深沉,仿佛与脚下厚重的大地脉动隐隐共鸣,带着一种亘古不变的沉寂感。
与此同时,在峡谷另一侧,一处被千年血苔和坚韧毒藤巧妙遮蔽的岩缝深处,小队中的阵法师发现了更为关键的证据——一个已经失效、但结构大体保存完好的小型灵能中转节点残骸。这个节点的构筑理念令见多识广的阵法师也为之惊愕。它并非依靠汲取空中灵气或镶嵌灵石作为能源,而是通过数根深深刺入岩层、与地脉直接相连的、某种未知黑色晶石探针,耦合地底深处那磅礴却难以直接利用的地脉能量,将其转化为一种极其隐晦、几乎无法被常规探测手段察觉的定向信息载波。这种传讯方式,与联盟依赖灵波塔、九黎部落运用生灵血气或怨念驱动的巫术符文,乃至任何已知的文明体系都大相径庭,透露出一种独立发展、且与大地紧密结合的独特科技树。
这些至关重要的物证,被以最高级别的安全措施,通过多重加密信使和短途传送阵,火速送回联盟核心——格物院总部。启明院长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亲自下令成立了一个跨领域的绝密分析小组,代号“掘影”。小组汇聚了材料冶铸、能量频谱分析、远古及异种灵阵解析、地质灵脉学、甚至还有专精于矿物与结晶学的顶尖学者。
在格物院地下深处,被数十重灵纹禁制层层包裹的“鉴真”实验室内,分析工作夜以继日地展开。巨大的“万象析灵仪”发出低沉的嗡鸣,灵光扫过金属碎片的每一个细微结构;博闻强识的学者们围绕着那个奇特的灵阵节点残骸,进行着激烈的辩论与推演;海量的能量签名数据被输入“周天仪”副脑,与联盟浩瀚的数据库进行交叉比对。
历时十余日的艰苦攻关,一份沉甸甸的初步分析报告终于呈递至联盟最高议事厅:
1. **技术溯源与独立性:** 金属碎片的成分分析显示,其主体是一种未知的、富含多种稀有同位素的合金,冶炼工艺极其高超,内部蕴含着一种微妙的、能够与地脉压力和环境辐射和谐共存的灵纹结构。其技术路径完全独立,与联盟的灵锻技术、九黎的血祭铸法均无关联,更偏向于一种对大地本身力量的精细化利用。
2. **能量签名关联性突破:** 经过“周天仪”对上亿种能量样本进行穷举式比对,一个惊人的关联浮出水面。这种独特的地脉共鸣能量签名,与数年前墨羽参与的一次极深地层勘探项目中,带回并深入研究过的一种名为“幽垩金”的稀有矿物样本,其深层能量频谱存在高度吻合的“亲属”关系。这几乎可以肯定,墨羽的叛逃,与掌握这种地脉技术的势力有着直接联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