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羽叛逃事件的阴云尚未散去,针对其背后势力“地心联盟”的调查,便如同在迷雾中点燃的一盏孤灯,虽然光芒微弱且摇曳不定,却顽强地照亮了前路上此前未曾察觉的嶙峋暗礁。随着联盟风纪司、军情处与格物院分析部门的多方协作,零碎的情报、俘虏断续的供词、以及从边境险地搜集到的奇特物证,开始被置于“周天仪”的宏大算力之下,进行反复的交叉验证、逻辑推演与模型构建。那个名为“地心联盟”的神秘存在,其模糊而庞大的轮廓,终于开始在联盟最高战略室的星图(或许此刻应称为“地脉全息图”)上,逐渐显露出令人心悸的冰山一角。然而,越是深入了解,玄明、苍澜、敖以及所有核心决策者心头的凝重感便越是沉甸。这个潜在的对手,其文明形态与威胁性质,与联盟过去数百年间所面对的任何敌人——无论是内部纷争的部落,还是外部如九黎般张扬暴戾的势力——都截然不同,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挑战。
有莘氏联盟的崛起之路,是一条不断向上攀登、试图触碰苍穹与星辰的道路。其科技树的主干,深深植根于对无处不在的天地灵气的感知、引导与精微掌控,辅以对生命本身潜能的探索(“生命织锦”项目),以及对宇宙深空奥秘的向往(“逐星者”理念、信号监听)。联盟的力量,是轻灵的、扩散的、充满变化与创造性的,如同天空中的流云与长风。
而“地心联盟”,则走上了一条几乎完全相反的路径。他们的文明,似乎固执地、甚至是偏执地向下扎根,将自身与脚下这颗星球厚重、黑暗而炽热的内核紧密相连。他们的整个技术体系、社会结构乃至力量哲学,都深刻地烙印着“大地”的印记——沉重、稳固、内敛,却蕴含着足以撼动山河的磅礴伟力。
**一、迥异的能源与资源基石:**
联盟的能源结构,长期以来依赖于对空中游离灵气的汇聚(聚灵阵)、对地表及浅层高品质灵石矿脉的开采,以及近年来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辅助利用。然而,“地心联盟”似乎早已超越了这一阶段。情报分析与地质模型推测显示,他们建立了一套极其复杂而高效的地热能采集与转化系统。通过深入地层甚至触及地幔的“热虹吸井”网络,他们将星球内部那近乎永恒的、狂暴的热能,驯服转化为驱动其文明运转的温顺动力。这种能源获取方式,使得他们几乎无需担忧能源枯竭的问题,只要星球核心仍在燃烧,他们的动力源泉便永不熄灭。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对星球地质结构的理解远超联盟。他们能够精准定位并安全开采那些深埋于地壳深处、承受着巨大压力和高温的、蕴含特殊能量的古老矿物。格物院的几位资深矿物学家与考古学家,在联合提交的绝密报告中大胆推测:这些矿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星球原生物质。它们很可能是在远古洪荒时期,与“共鸣石”陨星一同坠落此星的其他天外残骸,只是这些残骸未能留在地表,而是在剧烈的地质变动中沉入地幔深处,在亿万年的高温高压环境下,与地核物质发生了奇异的融合与嬗变,形成了性质独特的“地心异矿”。“地心联盟”经过漫长岁月的摸索,很可能已经掌握了激活和利用这些异矿中蕴藏的、不同于灵气能量的异种力量的方法。
**二、独特的灵能技术路径——大地脉动的共鸣者:**
“地心联盟”所掌握的力量体系,虽然同样涉及能量的操控与运用,但其外在表现与内在原理,与联盟主流的灵能技术判若云泥。或许,用“地脉异能”或“地缚灵术”来称呼他们的力量更为恰当。其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震动、共鸣与融合**。
* **震动与共鸣之道:** 这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攻击与改造环境的手段。他们并非像联盟修士那样凝聚灵气化作雷火风刃,而是擅长运用特定频率的能量波动,精确地传递到目标物质(无论是岩石、土壤还是建筑结构)的内部,引发其分子、原子层面的共振。小范围应用,可以无声无息地瓦解坚固的岩壁、破坏精密法阵的基石;若将这种共振效应放大并引导至地层深处,则完全有可能在一定区域内诱发可控的局部地震、改变河道走向、甚至制造塌陷与地裂。这是一种源自基础物理规则的、难以防御的毁灭性力量。
* **地缚灵术的沉重威压:** 与联盟灵诀的轻灵飘逸、变化万千不同,“地缚灵术”带给人的感觉是纯粹的沉重与压迫。施展时,施术者仿佛将自身灵识短暂地“锚定”在脚下的地脉网络之中,能够调动磅礴的地脉能量,在身前形成坚不可摧的岩石壁垒或重力扭曲场。在这种力量笼罩的范围内,空气会变得粘稠,行动倍感迟滞,仿佛整个大地的重量都压在了肩头。在狭窄的洞穴、隧道或特定地质构造(如花岗岩山脉)环境中,地缚灵术的威力会得到极大的增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