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进一间充满书卷气的书房。年过花甲的陈敬之教授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坐在了书桌前。他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式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却依旧锐利而充满智慧。作为市诗词协会的资深会员和名誉副会长,陈老一生浸淫古典文学,对诗词有着近乎苛刻的审美和深厚的热爱。退休后,他除了偶尔参加协会活动,最大的乐趣就是指导年轻后辈,并关注当下年轻人的诗词创作。
他习惯在早餐后,泡上一杯清茶,然后戴上老花镜,慢悠悠地翻阅手机。他不太发朋友圈,但却很喜欢看他的学生们——那些如今分散在各行各业、却仍对传统文化保有一份情怀的年轻人们——分享的各种动态,尤其是其中偶尔夹杂的“新人诗词”。在他看来,这些未经雕琢、甚至有些稚嫩的作品,往往比某些无病呻吟的所谓“名家之作”更显真诚,更能反映当下年轻人的真实心境。
正当他浏览着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学生分享的行业资讯时,手机“叮咚”一声,提示有一条新消息。是他以前带过的一个研究生,叫李薇,现在在一家文化公司做策划。李薇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虽然工作忙碌,但偶尔会发些有趣的东西给老师看。
陈敬之点开消息,是李薇转发的一条朋友圈截图,还附带着一句话:“陈老师,早上好!您快看看这首诗,觉得怎么样?是我一个朋友的朋友写的,据说是个网文作者,写小说卡文的时候随便写的,发朋友圈解闷儿来着。我看着挺有意思,就转发给您品鉴品鉴。”
陈敬之扶了扶老花镜,目光落在那个截图上。截图显示的是一个名叫“林砚”的用户发的朋友圈,配文很简单:“写文卡壳,对月发呆,胡乱写首小诗解闷。”下面附着一张照片,拍的是笔记本纸页,上面用钢笔工整地写着四行诗:
窗前人独立,
月下影成双。
举头望清辉,
低头思故乡。
陈敬之没有立刻评价,而是习惯性地将这首诗轻声念了出来。他的声音苍老而缓慢,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窗前人独立,月下影成双……”他重复了一遍前两句,微微颔首,“嗯,起笔不错。‘窗前人独立’,画面一下就出来了,孤独感立现。‘月下影成双’,巧妙,用影子来反衬人的形单影只,这比直说‘我很孤独’要含蓄得多,也有味道。有画面感,有对比。”
他继续往下看:“举头望清辉,低头思故乡……‘清辉’代指月光,比直说‘明月’更显雅致,也贴合月夜的清冷氛围。尾句点题,‘思故乡’,情感直接,但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倒也不显得突兀。”
陈敬之放下手机,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已经微凉的茶,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平心而论,这首诗算不上什么惊才绝艳的传世之作。格律上不算严谨,用词也偏向白话,意境和内涵与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篇相比,确实显得浅显了些。但是,陈敬之却从这短短二十个字里,读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首诗没有时下许多年轻人为了附庸风雅而堆砌辞藻、故弄玄虚的通病。它的情感是真实的,是那种夜深人静、对月沉思时自然流露的,或许带着点写作卡壳的烦躁,或许夹杂着对远方或过往的些许怀念。这种“真”,在当下尤为难得。
而且,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尤其是“影成双”反衬“人独立”的构思,显示出作者具有一定的巧思和文学素养,绝非完全不懂诗词之人信手涂鸦。
“有点意思……”陈敬之喃喃自语。他拿起手机,给李薇回了条语音消息,声音温和:“小薇啊,诗我看了。写得不错,虽然技法上还显稚嫩,但贵在情真意切,尤其是前两句的对比,颇有巧思。比现在很多年轻人写的那些空洞无物、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东西,要强多了。这个作者,是叫林砚对吧?”
过了一会儿,李薇的消息回了过来,带着点兴奋:“对对对!是叫林砚!陈老师您也觉得不错吧?我听我朋友说,他好像主要是写网络小说的,写了本挺火的仙侠书叫《青云志》,没想到还会写诗呢!看来是有点才华的!”
“《青云志》?网络小说作者?”陈敬之微微有些诧异。他平时不太接触网络文学,对这类作品知之甚少。一个写流行小说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诗词功底和情怀,倒是让他有些刮目相看。
他沉吟片刻,对着手机继续说道:“嗯,网络小说作者能有这份闲情逸致和文学触觉,确实难得。这首诗,灵气是有的,就是不知道是偶一为之,还是真有这方面的兴趣和潜力。你替我留意一下,如果这个林砚以后再有什么新的诗词作品,方便的话,可以再发给我看看。”
“好的陈老师!包在我身上!”李薇爽快地答应道。
结束和李薇的通话,陈敬之放下手机,目光再次落在那张朋友圈截图上的四行诗上。他拿起一支红笔,在旁边的一张便签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两个字:
林砚。
写完,他将便签纸夹进了手边一本经常翻阅的《唐诗鉴赏辞典》里。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年轻人,他只是出于惜才的习惯,随手记下一笔,并未抱太大期望。毕竟,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和沉潜,一时的灵光乍现并不能说明什么。
他合上辞典,端起茶杯,走到窗边。窗外,晨曦正好,鸟鸣清脆。陈敬之望着远处的高楼,心里想着的,还是协会里那些亟待整理的古籍和需要指导的年轻会员。
他并不知道,这个被他随手记下名字的“林砚”,在未来,会以一种他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闯入他的视野,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让他这个见惯了风浪的老学究,都不得不为之“刮目相看”。而那颗关于诗词的种子,已然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然埋下,静待破土而出的时机。
喜欢穿越后我靠略懂成了文娱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后我靠略懂成了文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