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上午,华影传媒大厦的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专业。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青云志》影视项目的核心决策层:陈导演、制片人、几位资深编剧,以及作为原着作者和联合编剧的林砚。今天会议的主题至关重要——确定主要角色的演员人选。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正轮流播放着几位候选演员的试镜视频片段。
林砚坐在靠近导演的位置上,神情专注而略带一丝紧张。他面前摊开着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对角色理解和选角的一些初步想法。将笔下的人物转化为荧幕上鲜活的形象,这是一个既令人期待又充满挑战的过程。他深知,演员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作品改编的成败。
会议首先讨论的是男主角张小凡的人选。陈导演显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示意助理播放了几位年轻男演员的试镜片段,并简要介绍了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
“林先生,各位,我们先看看张小凡的几位候选人。”陈导演操控着遥控器,画面切换,“这位是新生代演员李然,科班出身,之前在一些都市剧里演过配角,演技扎实,观众缘不错。”
屏幕上开始播放李然的试镜视频。他穿着简单的粗布衣衫,饰演的是早期在青云山上那个质朴、甚至有些怯懦的少年张小凡。镜头推近,特写捕捉到了他的眼神——清澈、懵懂,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倔强。当他因为资质平庸而被同门轻视时,那种委屈、不甘却又默默隐忍的表情,被他演绎得十分到位。
紧接着,视频又播放了他试镜后期张小凡的片段。此时的张小凡经历了种种磨难,眼神中多了沧桑、痛苦和坚定。李然的表演层次分明,将角色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弧光,通过细微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展现了出来,尤其是那种在逆境中坚守本心、内心挣扎却最终选择担当的复杂心理,刻画得颇有深度。
林砚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心中暗暗点头。李然的表演,确实抓住了张小凡这个角色的核心特质——平凡中的不平凡,懦弱下的坚韧,善良底色上的成长与抉择。他的眼神很有戏,既有少年人的纯真,又能承载起后期命运的厚重感。
视频播放完毕,陈导演看向林砚,询问道:“林先生,您觉得李然怎么样?是否符合您心中的张小凡?”
林砚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认真地说道:“陈导,我觉得李然的表现非常出色。他很好地把握住了张小凡那种‘看似平凡,实则内心蕴藏着巨大能量和韧性’的特质。前期的那种质朴和懵懂,以及后期经历变故后的成长和担当,他都演绎得很有层次感,眼神尤其有内容。我个人认为,他很贴合张小凡这个角色。”
听到林砚这位原作者如此肯定的评价,陈导演和制片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其他几位编剧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李然是饰演张小凡的合适人选。
接下来,会议进入了更具挑战性的环节——讨论女主角碧瑶的人选。碧瑶在书迷心中地位极高,她灵动狡黠、敢爱敢恨,对张小凡情深义重,最终为爱牺牲的“挡剑”情节更是全书最大的泪点之一。这个角色的选角,压力无疑更大。
陈导演同样推荐了几位人气和演技都不错的女演员。林砚逐一观看了她们的试镜片段。有的演员外形靓丽,但表演略显浮夸,少了碧瑶那份灵动的仙气;有的演员气质清冷,更适合陆雪琪,却少了碧瑶的热情和决绝;还有的演员演技尚可,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无法让人眼前一亮,无法与书中那个鲜活、立体、让人又爱又怜的碧瑶完全重合。
林砚的眉头微微蹙起,心中有些犹豫。碧瑶这个角色太重要了,他不想轻易妥协。会议室里的气氛也稍微有些凝重,大家都能感受到林砚的谨慎。
“还有一位候选人,周雨彤。”陈导演似乎看出了林砚的犹豫,切换了最后一个视频,“她算是近几年上升势头很猛的年轻演员,演技口碑很好,可塑性很强。我们特意请她试了碧瑶的几个关键场景,包括最难的那场戏。”
屏幕上开始播放周雨彤的试镜视频。一开始,她饰演的是碧瑶初遇张小凡时的场景,一袭水绿衣衫,巧笑倩兮,眼神灵动狡黠,带着少女的顽皮和好奇,将碧瑶那种不谙世事却又聪慧过人的气质拿捏得恰到好处。当她与张小凡互动时,眼神中那种逐渐萌生的、纯粹而炽热的情感,也表现得非常自然动人。
林砚的目光渐渐亮了起来。周雨彤的表演,确实很有灵气,她捕捉到了碧瑶身上那种介于少女和精灵之间的独特魅力。
然而,真正让林砚下决心的,是接下来播放的“碧瑶挡剑”的试镜片段。这个片段没有复杂的场景和道具,只有周雨彤站在绿幕前,面对镜头,进行无实物表演。
镜头里,周雨彤的眼神从最初的惊愕,到瞬间的了然和决绝,再到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她的表情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当她“中剑”的那一刻,她没有声嘶力竭的哭喊,而是用一种近乎破碎的、带着难以置信和深深眷恋的眼神望着“张小凡”的方向,嘴角努力想扯出一个安慰的微笑,眼泪却无声地滑落。那种将极度痛苦与极致深情交织在一起的演绎,充满了巨大的感染力和悲剧美感,仿佛真的能让人感受到那份为爱牺牲的锥心之痛和无悔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