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日的周密部署和战略推进,三百师数万人马已经完成了对运城的合围态势。
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这场决定性的攻坚战终于拉开了帷幕。
战斗最先在运城西侧方向打响。
周卫国率领的一团作为先锋部队,在耶格尔指挥的近百辆钢铁巨兽的掩护下,向驻守此处的鬼子发起了雷霆万钧的攻势。
在“牧师”的一百零五毫米自行火炮群精准火力支援下,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步兵战士谨慎地依托着庞大的“谢尔曼”坦克作为移动掩体,以稳健而不可阻挡的态势,逐步逼近日军精心构筑的防御阵地。
当坦克沉重的履带终于碾过日军阵地前沿的沙袋工事时,通讯兵立即通过无线电向指挥部报告:
“报告师座,一团和装甲团已成功突破运城西侧日军防线,预计很快就能肃清残余敌军,继续向纵深地带推进!”
“知道了!”
韩冰简短地回应道,脸上却不见丝毫喜色。
在他看来,部队推进过于顺利反而印证了他最担忧的情况——狡猾的鬼子很可能已经主动放弃了外围阵地,将主力部队全部收缩至运城城区内部,准备利用复杂的街巷地形与三百师展开残酷的巷战。
接下来的战斗,才将是真正的重头戏。
果不其然,当两个主力团沿着运城外围的公路推进至市区后,很快就察觉到日军的抵抗程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升级。
原本零星的枪声逐渐演变成了密集的火力网,整个运城城区仿佛变成了一座精心设计的死亡迷宫。
日军将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改造成了致命的防御工事,那些看似普通的民居窗户后,都隐藏着经过精心计算的射击点位。
更令人心惊的是,几乎每个射击孔后面都埋伏着至少一名鬼子,黑洞洞的枪口直指街道,随时准备收割生命。
最阴险的是,狡猾的鬼子甚至将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拆解后秘密运入民房二楼。
通过改造墙体制造隐蔽炮位,专门等待三百师坦克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经过暴露侧面装甲时给予致命一击。
“周卫国上校报告,一团遭受激烈抵抗,前进速度被迫放缓,截至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损失接近一百人和三辆坦克!”
“二团和五团报告,他们在城北的进攻也遭到了鬼子的顽强抵抗,为减少伤亡,张团长和吴团长已经下令暂缓进攻步伐!”
“三团和六团报告,城南的进攻也同样极不顺利,李团长请求允许调动空中支援,为前线作战部队减轻压力。”
“答应李团长的请求!”韩冰果断的命令道。
“不过,告诉李文凯,出动的空军只能使用一百公斤级别以下的航弹,这是为了减轻对城中平民的附带损伤!”
“是!”
“以及!”
韩冰伸出胳膊,示意参谋继续记录道。
“所有攻城的部队前进速度可以放缓,务必要做到紧密配合,不给鬼子找到一丝破绽!”
“给前线作战的步兵增大手榴弹,炸药,火焰喷射器以及无后坐力炮的配置比例,加强对进攻坦克侧翼的掩护,不惜一切代价,给我把鬼子的乌龟壳撬开!”
“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划破战场上空,一发来自九二式步兵炮的七十毫米高爆弹,在精准的弹道计算下,以完美的抛物线轨迹直接钻入了不远处一个正在疯狂扫射的日军机枪火力点。
炮弹在狭小的射孔内猛烈爆炸,瞬间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将机枪手撕成碎片,那挺原本还在喷吐火舌的九二式重机枪顿时哑然无声,只剩下扭曲变形的枪管冒着缕缕青烟。
“快,立即装填下一发!”
眼见这次炮击取得显着效果,一名负责指挥进攻的步兵连长立即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转身对着身旁正在操作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兵班大声催促。
是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这支部队使用的正是他们从鬼子手中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
这种火炮虽然口径不大,但其轻便的设计(全重仅200多公斤)和出色的机动性,使其成为在夏国复杂地形环境作战下的理想选择。
在长期的实战中,秉承用用就用的原则,三百师的官兵们就将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下放到营级甚至连级单位。
这样一来,这些火炮就能更灵活地为一线步兵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在攻坚作战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战术价值。
呼啸而来的子弹如雨点般密集地砸在九二式步兵炮的钢制炮盾上,发出令人胆寒的“噼里啪啦”撞击声。
飞溅的火星和金属碎屑在空气中四散迸射,吓得躲在炮盾后的炮手们不约而同地缩了缩脖子,本能地想要躲避这致命的弹雨。
然而这些训练有素的炮兵们并未因此乱了阵脚,他们强压下内心的恐惧,手上的动作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熟练度。
只见一名炮手动作麻利地从弹药箱中取出一枚沉甸甸的高爆弹,另一名炮手则默契地配合着打开炮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