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座!”
满身硝烟的李文凯从威利斯吉普车上跳下,来到了韩冰身边。
“我草他姥姥的小鬼子,他们在撤退的时候把城中的粮仓也一把火烧干净了!”
愤恨不已的李文凯看着周围的废墟,怒声骂道。
“优先恢复城中的秩序!”韩冰严肃的说道:“开设施粥棚,集中安置无家可归的百姓,并抽调其中的青壮组建清理队,打扫战场!”
韩冰也清楚,这个时候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的难民在困境之中是很有可能爆发骚乱的。
为了有效应对当前的难民危机,韩冰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开设多个施粥棚,每日定时定量向难民发放热粥和干粮,以此暂时满足难民的基本生存需求,从而稳定民心,避免因饥饿引发大规模骚乱;
另一方面,精心组建城市清理队,专门从难民群体中抽调那些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男子作为主力,让他们参与街道清扫、垃圾处理等公共事务。
这种安排既解决了战后城市的重建问题,又巧妙地将这些可能滋事的青壮年集中管理起来,便于三百师随时掌握他们的动向。
即便难民中有人心怀不满想要闹事起哄,由于青壮年主力已被分散安置在清理队中,缺乏组织核心,自然也就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在这个特殊时期,单纯依靠仁慈施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
很快,随着城内几处施粥棚的陆续开启,一批批崭新的军用防寒帐篷也通过军用卡车源源不断地运进城中。
这些灰绿色的帐篷整齐地排列在城区的空地上,为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百姓们提供了暂时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
在飘着米香的施粥棚附近,蜷缩在帐篷中的百姓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分到的热粥,一边用充满复杂情绪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情况。
碗里的粥浓稠得几乎能够让筷子直立不倒,这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显得尤为珍贵。
与此同时,人们不时抬头望向那些头戴德式钢盔、身穿制式军装的陌生士兵,眼神中既有对新占领者的好奇,也夹杂着些许不安,但相较于之前的目光中充斥的恐惧情绪,倒是消退了很多。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着眼前拥挤在帐篷中的百姓,周卫国不由得叹息道。
这就是在本土作战的弊端之一,无论怎么打,到最后受伤的还是本国百姓。
“团长!”
就在这时,徐虎跑了过来。
“咋了虎子,啥事啊?”
刚刚从上衣口袋掏出烟盒准备来上一根去去寒的周卫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有些好奇的问道。
“团长,有人找你!”
“找我,谁啊?”
“不知道,对方也没说,只是说等你见到他以后就知道了!”
“走,去看看!”
不多时,周卫国就见到了来人。
“请问你是?”
看着眼前背对着自己的来人高大的身影,周卫国试探的开口问道。
“卫国,是我!”
来人转过身后,对着周卫国露出了微笑。
“哥?!”
终于看清了来人的面孔后,周卫国顿时大吃一惊。
来人正是他的大哥,刘远!
“哥!”
沿着眼前大哥熟悉的面孔,周卫国的双眼顿时有些湿润起来。
在异地他乡能碰见自己的亲人,确实是一件非常难得,也同样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情不自禁的周卫国张开双臂,当场就和刘远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好小子,长高了,也变得壮实了!”
刘远欣慰的拍了拍周卫国的肩膀,看到自家老弟能够走到今天,刘远的心中也是感到自豪。
“哥,你怎么来了?”
松开了刘远之后的周卫国,惊喜中又有些好奇的打量着对方。
“这里人多,我们找个地方说吧!”
“好!”
说罢,怀着重逢喜悦的两人有说有笑的朝着远处走去。
他们并不知道的是,作为周卫国下属的一团三营长,碰巧见到了这一幕。
“.......”
什么都没有说的他,只是悄无声息的转身离去。
“周卫国的大哥?”
听到下面人传来的汇报,韩冰若有所思。
“那不就是刘远吗?”
“按时间来算的话,这家伙不应该是在前往齐省的途中吗,怎么会出现在临汾?”
“根据窃听到的内容来看,周卫国的大哥刘远,似乎就是单纯的过来看望周卫国!”
梁邦站在韩冰的跟前,继续汇报道。
“单纯来探亲?”韩冰嗤了一声:“这话谁信?”
要知道,刘远可是八路军的人!
已经身为师长的韩冰,在看待事物的目光上已经不再单纯。
不会是八路军那边已经察觉到了周卫国的身份以后,利用这层关系才派了刘远过来吧?
想要以周卫国为突破口?
呵。
“周继先老爷子的这几个儿子,可是真的有意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