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大学的晨雾,总带着三分书卷气。自“山河社稷图”虚影大阵落成后,这雾气都变得格外温润——沾在松针上是剔透的珍珠,落在玉兰花瓣上便凝成半透明的水膜,连图书馆前的石狮子,嘴角都仿佛挂着一层若有若无的清露,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亲和。
清晨六点半,中文系的张教授提着保温杯走过林荫道,脚下的梧桐叶被露水浸润得柔软,踩上去没有半点声响。他习惯性地抬头望了望图书馆的方向,却发现今天的晨读声格外清亮,像是有股无形的力量托着那些年轻的嗓音,飘得比往常更远。几个穿运动服的学生从他身边跑过,呼吸均匀,脚步轻快,其中一个女生路过时还笑着打招呼:“张教授早!今天感觉浑身都有劲儿!”
张教授笑着点头,忽然发现自己握着保温杯的手不抖了。他有轻微的帕金森症状,尤其清晨刚起床时,手指总会不受控制地颤抖,可今天,那熟悉的震颤竟消失了,掌心只有保温杯传来的温热。他愣了愣,望向西侧那片被蓝色围挡围起来的区域——“静思园”的牌子刚立起来,围挡上画着松柏与无字碑的示意图,旁边还有一行小字:“致敬无名忠魂,守护青春热土”。
围挡内,几个工人正在栽种油松。树苗是基地特批的千年古松截枝培育的,刚运来时还带着冻土,可一放进挖好的树坑,根系就像是立刻扎进了土里,原本有些蔫的枝叶,半天工夫就舒展了开来,针叶青翠得发亮。工头老李蹲在地上抽烟,看着这反常的景象,忍不住对身边的工友说:“这地方邪门得很,昨儿我锄头掉进去,愣是没砸着土,像被什么东西托了一下。”
林守墨就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穿着浅灰色的连帽卫衣,手里拿着一本翻旧的《庄子》,却没怎么看,只是静静看着围挡内的景象。他的指尖搭在长椅的木质扶手上,能清晰地“听”到地下传来的细微声响——那是英魂意志与玄煞地脉融合后,顺着大阵脉络流淌的声音,像春蚕啃食桑叶般温和,每一次脉动,都有细微的能量顺着他的指尖涌入体内,滋养着他的本源。
自从与大阵建立“共生”联系后,他的感知变得愈发敏锐。校园里每一株草木的生长,每一个学生的呼吸,甚至图书馆里古籍纸张的氧化,都能清晰地映照在他的心湖之中。这种与天地万物相连的感觉,让他想起了在“镜中试炼”里看到的星空,却比那时多了几分烟火气的温暖。
“林老师!”
清脆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李晓芸背着双肩包跑了过来,额角带着薄汗,校服领口别着一枚校徽,上面还沾着一点晨露。她在林守墨身边坐下,从包里掏出一个还热着的肉包子:“食堂刚蒸好的,我猜您肯定没吃早饭。”
林守墨接过包子,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他看着李晓芸,发现这姑娘的眼神比之前更加明亮,眉宇间的怯懦早已被坚定取代。之前魔镜事件时,她还需要躲在别人身后,可现在,她敢主动报名参加校园安全志愿者,敢在新生座谈会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静思园的设计图,你们学生会参与了?”林守墨咬了一口包子,味道很鲜。
“嗯!”李晓芸眼睛亮了起来,“我们提了好几个建议,比如在无字碑周围修一圈鹅卵石路,上面刻上校歌的歌词;还有在松柏之间种一些二月兰,春天开花的时候肯定特别好看。校方和基地都同意了!”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林老师,那些……将军和士兵们,会喜欢吗?”
林守墨看向围挡内的方向,嘴角微微上扬:“他们会喜欢的。”他能感觉到,当学生们讨论静思园设计方案时,地下的英魂意志泛起了细微的波动,那不是煞气,而是一种类似欣慰的暖意。
上午十点,林守墨以辅导员的身份去了一趟计算机学院的机房。最近有学生反映,机房的电脑经常出现“灵异现象”——明明没插电源,却能开机;有些损坏的硬盘,放进去修复一下就好了。负责机房管理的老师急得团团转,以为是电路出了问题,检查了好几次都没发现异常。
林守墨一走进机房,就感觉到了一股微弱的灵机波动。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正对着电脑屏幕发愁,他面前的显示器上满是乱码,可当林守墨走过他身边时,乱码突然开始重组,变成了一行清晰的代码。男生惊讶地抬起头:“咦?怎么好了?”
林守墨没说话,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能感觉到,这男生的精神力比常人凝练许多,尤其是在接触电子设备时,思维波动会引动周围的灵机,无意间修复了设备的微小故障。这是大阵滋养下,潜能觉醒的初步迹象。
走出机房时,他遇到了厉北辰。厉北辰穿着一身便装,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脸色有些凝重:“林顾问,有件事需要你看看。”
两人走到校园湖边的长椅上坐下。厉北辰打开文件夹,里面是基地的监测报告:“最近一周,校园内的灵能指数持续上升,比之前高了三成。而且我们发现,有几个学生的身体指标出现了异常——反应速度、耐力、甚至视力,都比同龄人高出不少,最奇怪的是,他们的体检报告完全正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