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天寒,朔风卷着碎雪掠过中原大地,四国鼎力的格局下,战火暂歇,年味渐浓。青州邺城的飞檐挂起冰凌,淮南寿春的河道覆着薄霜,
江东建康的画舫泊于寒江,各自的疆域内,休养生息的政令伴着年节的喜庆,在炊烟与酒香中铺展开来——刘备的汉廷踞北方三州加鲜卑六城,以仁德安邦;
嬴政的秦地守淮南徐州,以严整蓄力;朱元璋的明廷拥江东荆楚,以务实兴邦,三方皆收束兵戈,在寒冬里调养民生、整饬军备,静待来春的风烟。
青州、冀州、幽州连成一片的北方疆域,是刘备汉廷的根基,而鲜卑六城(令支、柳城、徒河、无虑、险渎、昌黎)则如同北境的屏障,胡汉杂处,民风剽悍。岁末时节,
邺城作为汉廷都城,早已褪去了边境的肃杀,朱红宫墙下贴起了赤金春联,宫门前的铜狮披了彩绸,就连街衢两旁的店铺,也都挂起了红灯笼,霜雪落在灯笼上,红白相映,透着暖意。
刘备身着素色锦袍,摒弃了繁复的冕服,带着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臣属,步行走出宫门。
邺城的主干道上,百姓们正忙着办年货,贩夫走卒的吆喝声穿透寒风:“新鲜的羊肉哟,草原上来的,炖锅子最暖!”“糖瓜粘,祭灶王,来年日子甜旺旺!”
刘备停下脚步,接过一个老妇递来的糖瓜,笑着塞进嘴里,甜香在舌尖化开,他转头对诸葛亮道:“孔明,你看百姓脸上有了笑意,这比打赢一场胜仗更让朕心安。”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街面:“主公仁德布于北土,冀州免今年秋赋三成,幽州开边市互易,鲜卑六城罢黜苛捐,百姓自然归心。如今各州府粮仓充盈,冀州巨鹿郡的屯田已收粮三百万石,
幽州渔阳的盐铁作坊日产农具千件,足够春耕之用。”说话间,一队鲜卑牧民牵着骏马走过,为首的部落首领见了刘备,翻身下马,
用半生不熟的汉话行礼:“大汉朝皇帝,鲜卑儿郎谢您赐的种子、农具!今年冬粮够了,开春就跟着汉人兄弟种地!”刘备扶起他,亲手递上一壶酒:“你我皆是天下生民,不分胡汉,共度新年,来年同守这片土地。”
宫城之内,年夜饭的宴席虽不奢华,却摆满了北方的风味:冀州的焖饼、青州的海鱼、幽州的烤羊腿,还有鲜卑部落献上的乳酪和风干肉。
关羽端坐席上,丹凤眼微阖,手边的青龙偃月刀斜倚在柱旁,刀鞘上的铜环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张飞捧着大碗酒,与赵云对饮,高声道:“大哥,俺老张在幽州练的那支骑兵,如今已有两万,皆是能开三石弓、善骑射的好手,开春若有战事,定能一马当先!”赵云放下酒碗,
沉声补充:“主公,鲜卑六城的守军已与汉军合编,由公孙武统领,沿辽西走廊布防,匈奴、乌桓皆不敢南下掳掠,北境安稳无虞。”
诸葛亮放下酒盏,正色道:“主公,休养生息并非懈怠军备。臣已令各州府修缮城防,冀州邺城、青州临淄、幽州蓟城的城墙皆加高加厚,护城河疏浚完毕;军械坊赶制了三万柄环首刀、两万张牛角弓、百万支箭矢,
赵云将军训练的‘白耳兵’精锐,已能做到日行百里而不疲。更重要的是,臣派邓芝前往鲜卑各部,赠送布帛、药品,约定互不侵扰,来年可征调鲜卑勇士五千,充实骑兵。”
刘备点头,举起酒碗:“诸卿辛劳,愿我汉廷百姓安居乐业,北境永固,来年再图大业!”群臣齐举酒碗,碰击之声清脆,映着烛火,照亮了每个人眼中的期许。
民间的年味更浓。邺城的百姓们在庭院里架起柴堆,点燃篝火,大人小孩围着篝火唱歌跳舞;鲜卑六城的部落里,牧民们宰了牛羊,用汉人的方法包饺子,又用鲜卑的习俗赛马、摔跤,胡笳声与汉人的唢呐声交织在一起。
守岁之夜,家家户户点起长明灯,老人给孩童分发压岁钱,年轻男女则结伴出游,看街头的皮影戏,戏文里唱的是刘备三顾茅庐、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台下喝彩声此起彼伏。
淮南、徐州的水乡之地,河道纵横,岁末的寒风吹过淮水,卷起层层细浪,岸边的芦苇荡结了薄冰,却挡不住寿春城内的年味。嬴政的秦廷以严着称,即便是年节,秩序依旧井然,街面上没有喧闹的吆喝,
只有商贩们规矩地摆放着货物,百姓们衣着朴素,言行沉稳,却也难掩眼底的期盼——毕竟,
经历了与龙夏国的淮水之战后,嬴政下旨减免淮南三县半年赋税,又开仓放粮,让百姓们能安稳过年。
寿春宫的大殿内,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青铜鼎彝里燃着松柏香,烟气袅袅。嬴政身着玄色劲装,腰间佩着太阿剑,端坐于案前,案上摊着淮南、徐州的舆图,
蒙恬、王翦分立两侧,身后站着李斯、尉缭等谋士。“年节期间,军备不可松懈。”嬴政的声音低沉有力,目光扫过舆图上的淮水水道,“蒙恬,你督造的水师操练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