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晚厨房定下“媒婆大计”后,陆宇和沈清寒仿佛找到了除工作和生活外的又一共同“事业”,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两人默契配合,在不引起公司其他同事怀疑、不影响正常项目进度的前提下,可谓绞尽脑汁,将“创造机会”这门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陆宇以“庆祝项目阶段性胜利”或“犒劳核心团队”为名,组织了两次小型聚餐。一次是高档西餐厅,一次是颇有情调的私房菜馆。席间,他和沈清寒极力活跃气氛,引导话题,试图让张志远和林悦有更多工作之外的交流。然而,效果甚微。张志远要么埋头苦吃,要么就着某个菜品的口味引申到食材的化学分子式;林悦则始终保持着她职业助理的得体与分寸,偶尔接话,也多是围绕工作或对陆宇、沈清寒的附和。一顿饭下来,陆宇和沈清寒嗓子都快说干了,那两位当事人之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客气而疏离。
第一招宣布失败。
沈清寒“恰好”拿到了两张非常热门的话剧票,又“恰好”在演出前一天因为“临时有重要学术会议”去不了。陆宇便“顺理成章”地把票塞给了张志远,拍着他的肩膀说:“别浪费了,找个人一起去看吧,放松放松。”眼神里的暗示几乎要溢出来。张志远拿着票,愣了半天,最后居然在内部通讯软件上问林悦:“林助理,老板给了两张话剧票,你有兴趣吗?没兴趣的话我问问算法组的小王他们……” 气得陆宇在办公室里直捶桌子。虽然后来林悦还是去了(据她后来向沈清寒“汇报”,觉得拒绝老板的好意不太合适),但据“线报”(沈清寒侧面打听),两人看完话剧就各回各家了,交流仅限于对剧情的几句简单评价,毫无波澜。
第二招没用。
陆宇特意调整了一个需要技术部门和行政部紧密配合的内部优化小项目,指名让张志远和林悦负责对接。他满心期待这次“公费恋爱”能擦出点火花。结果呢?张志远每天准时把进度和技术文档发给林悦,条理清晰,格式规范,比给客户写的还认真;林悦则高效地处理着行政支持部分,沟通邮件简洁明了,绝不多说一句废话。项目顺利完成,两人之间的交流记录可以直接当成职场高效协作的范本,唯独缺少了那么一点点“人味儿”。
第三招如泥牛入海。
陆宇找了个由头,以兄弟聊天的名义,旁敲侧击地“教育”张志远:“志远啊,工作重要,个人生活也得丰富起来。你看林悦那姑娘,能力强,性格也好,公司里不少人都觉得她不错……”张志远一脸茫然地推了推眼镜:“宇哥,林助理工作能力是挺强的,沟通效率很高。” 然后就没了下文。陆宇恨不得把他脑袋撬开,看看里面是不是除了代码就只有二进制。就你这样追女孩子,能被你追到那也是月老亲自下凡了。
近一个月下来,各种“润物细无声”的招数用了遍,陆宇和沈清寒这对“金牌媒婆”组合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两人晚上复盘时,常常相对无言,只剩下无奈的苦笑。
“你说,张志远这脑子,是不是出厂设置的时候就没装‘风花雪月’这个模块?”陆宇揉着太阳穴,感觉比处理一个亿的项目还心累。
沈清寒也是哭笑不得:“可能……他的情感表达方式比较……内敛?或者说,他根本没往那方面想?我们是不是做得太明显,反而让他们有压力了?”
“压力?”陆宇挑眉,“我看他是根本没感觉!林悦那边,你探过口风,感觉怎么样?”
沈清寒摇摇头:“林悦很聪明,说话滴水不漏。只夸志远专业能力强,是公司技术骨干,其他的一概不提。但我感觉……她对志远肯定不反感,不然也不会答应去看话剧,配合项目工作也那么顺畅。可能就是缺一个……契机?或者,缺一个人去捅破那层窗户纸?”
这天晚上,陆宇没有像往常一样和沈清寒讨论新的“助攻”方案,而是独自在书房待了很久。他对着电脑,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眉头紧锁,眼神里闪烁着一种不甘和决绝的光芒。
沈清寒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放在他手边,轻声问:“还在想志远的事?”
陆宇抬起头,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异常坚定:“媳妇儿,我觉得我们之前的方法,太温和了。”
“嗯?”沈清寒在他身边坐下,“你的意思是?”
“对于张志远这种级别的‘直男癌晚期患者’,温水煮青蛙是没用的!”陆宇的语气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意味,“他那神经比光纤还粗,暗示、铺垫、创造环境……这些对他而言,可能就跟背景噪音一样,直接被过滤掉了。我们必须下猛药!”
沈清寒看着他眼中熟悉的那种“一旦决定就势在必行”的锐利光芒,心里微微一紧:“你……你想干什么?可别乱来啊,别到时候帮忙不成,反而弄巧成拙。”
“放心,我有分寸。”陆宇握住她的手,嘴角勾起一抹带着算计和自信的弧度,“但这一次,不能再搞那些弯弯绕绕的了。得直接点,猛烈点,让他无法回避,必须直面这个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