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电毒蛟的狂怒咆哮如同垂死的闷雷,在厚重污浊的淤泥深处被层层阻隔、扭曲,最终传到玄渊藏身的骸骨缝隙时,只剩下模糊而遥远的震荡。这震荡,与沼泽地底深处永不停歇的、腐败物质分解产生的气泡破裂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死寂背景下的噪音。
玄渊紧贴着冰冷潮湿的岩壁,暗金与银白交织的瞳孔在绝对的黑暗中稳定地聚焦。神魔骨臂肘关节处,那道被毒蛟本源吐息擦出的、发丝般的裂痕,正被一股肉眼可见的、源自骨臂深处混沌漩涡的暗金微光缓慢修复。细微的、如同精密机械啮合般的能量流动声在他体内深处响起,那是混沌道胎奇点在高效运转,调动着吞噬低阶灵脉核心后积蓄的精纯土源能量和法则碎片。
【道胎能量饱和度:3.26% → 3.28%(持续修复/优化中)】
【空间屏障结构稳定性:98.5% → 99.1%(自愈加速)】
【神魔骨臂(右)轻微损伤修复进度:72% → 85%】
冰冷的提示在识海划过,不带任何情绪。毒蛟的暴怒?那是背景噪音。骨臂的损伤?那是需要优化的数据。刚才那场在领域压制下、于淤泥深处进行的极限猎杀与反猎杀,其凶险与精妙,已被道胎分解为无数条可量化、可分析的信息流,归档于奇点深处那片灰色的迷雾数据库。
“空间褶皱…迷宫雏形…” 玄渊的意念核心,聚焦于道胎推演出的反馈。
与毒蛟吐息碰撞的刹那,强行捏合出的那个微型空间迷宫,虽然被本源力量撕碎,但其短暂存在时展现出的对高凝聚毁灭能量的迟滞、分散、引导效果(73%),远超之前用于偏转光柱的简单空间褶皱。代价是高达8.2%的道胎能量消耗,以及结构上的极端不稳定。
【空间迷宫(雏形)应用模型建立…能量节点分布优化推演中…结构稳定性提升路径计算…预计优化后能量消耗:↓25%-30%…迟滞效率:↑5%-8%…】
道胎的“思维”如同冰冷的超算,疯狂迭代着这个在生死边缘被逼出的能力雏形。每一次推演,都伴随着对空间法则符文的更深层解析,以及对混沌归源之力如何更精妙介入空间结构塑造的探索。一丝丝难以察觉的空间亲和力,在道胎核心深处悄然滋生。
外界,毒蛟的疯狂搅动终于平息了一些。或许是妖力消耗过大,或许是意识到目标已如泥鳅般彻底滑脱。那恐怖的妖识如同无形的钻头,一遍遍不甘地扫过这片被它自己搅得天翻地覆的污浊领域,带着浓烈的怨毒与无处发泄的憋闷,最终缓缓收回。
威胁等级暂时下降。
玄渊没有立刻移动。他如同最耐心的猎手,又或是一块没有生命的顽石,与身下冰冷的岩壁、周围散发着恶臭的腐烂兽骨、粘稠污秽的淤泥完全融为一体。空间屏障的匿踪效能被催发到极致,将最后一丝可能存在的空间波动残留彻底抚平。
【空间匿踪效能:B级 → B+级(环境适应性优化)】
【威胁锁定解除确认。】
直到道胎的判定传来,玄渊的身影才如同从岩壁阴影中析出的一缕轻烟,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处临时的藏身点。他没有向上,也没有去触碰那被毒蛟搅得如同沸汤般危险的淤泥上层区域。他的方向,是更深、更远离毒蛟肆虐核心、也远离那处引发祸端的“异常节点”的地底岩层缝隙。
神魔骨臂在前,暗金微光流转,指尖精准地划过前方看似坚硬的岩层。坚硬的岩石在触及骨臂的瞬间,内部结构便被混沌归源之力无声地“剥离”了最基础的土石粘合力。岩石无声地软化、分解,如同热刀切过凝固的油脂,显露出仅供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分解产生的微末能量,甚至被空间屏障吸收,用于自身的微幅淬炼。
【混沌归源(法则剥离·土石):应用效率↑。能量逸散:↓0.3%】
【空间屏障强度:+0.01%(持续微淬炼)】
玄渊的身影没入新开辟的通道,身后,被“剥离”的岩石粉末在微不可查的空间涟漪中重新聚拢、弥合,不留丝毫痕迹。他像一条无声的钻地虫,在地底深处稳定的岩层中开辟着自己的路径,远离上方污浊的战场。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深入地底数百丈。空气变得异常干燥而稀薄,只有岩石本身蕴含的微弱地脉气息流淌。玄渊停了下来。这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极其狭小的地底溶洞,洞壁光滑,散发着微弱的荧光,显然是某种地底矿物长期作用的结果。安全,隐蔽,能量相对纯净稳定。
他盘膝坐下,如同雕像。神魔骨臂平放于膝上,那道裂痕已然消失不见,暗金色的骨骼表面流转着内敛的光泽,似乎比之前更加坚韧了一丝。空间屏障并未撤去,只是调整到最低能耗的维持状态,隔绝着一切。
识海中,混沌道胎奇点的旋转速度微微放缓,从激烈推演的战斗模式转入深沉的复盘与消化模式。与紫电毒蛟的遭遇战,尤其是最后那险死还生的空间迷宫应用,如同一块富含能量的磨刀石,反复研磨着他对空间的理解和对混沌归源之力的掌控精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