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画作认购”线下展览开展的第二天,清晨的阳光刚透过商场玻璃幕墙洒进展区,陈曦就带着团队成员忙碌起来——调整画作的灯光角度、补充“画作故事卡”、检查电子认购屏的流畅度。展区中央,那幅画着“会飞的房子”的作品前,已经围了几位驻足观看的观众,小声读着卡片上的文字:“这幅画是向阳小学二年级的阿雅画的,她说‘想让房子长出翅膀,带着奶奶去城里看病’。”
就在陈曦弯腰整理展架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突然从入口处传来。她抬头望去,只见十几位举着相机、拿着话筒的记者快步朝她走来,为首的女记者穿过人群,将话筒直接递到她面前,语气尖锐又带着刻意的质疑:“陈总您好,我是都市晨报的记者。今早有匿名网友爆料,称你们的‘画作认购’项目是‘借公益炒作’,还说部分孩子的画作其实是成人代笔,目的是骗取企业捐款,请问这是真的吗?”
突如其来的质问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原本在看展的观众纷纷停下脚步,拿出手机拍摄;团队成员也脸色一变,下意识地想上前解围,却被陈曦用眼神制止了。她心里很清楚,这个时间点突然出现负面爆料,绝非偶然——昨天展览刚获得几家主流媒体的正面报道,今天就遭遇质疑,显然是有人故意针对项目,想破坏它的公信力。
陈曦深吸一口气,刚要开口解释“我们有完整的孩子创作视频记录”,就听到人群外传来一个熟悉又有力的声音,瞬间压过了现场的嘈杂:“关于‘成人代笔’的说法,我可以用亲身经历证明,这完全是不实谣言。”
所有人循声望去,只见陆星辞穿着一件简约的白色卫衣和黑色休闲裤,戴着鸭舌帽和口罩,却依旧难掩周身的气场。他拨开围观的人群,径直走到陈曦身边,自然地站在她身侧,抬手摘下口罩,露出那张熟悉的脸庞。现场瞬间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声,记者们的镜头立刻调转方向,对准了这位意外出现的顶流。
“陆老师?您怎么会在这里?”刚才提问的女记者显然没料到会遇到他,语气里多了几分慌乱,却还是坚持追问,“您作为公众人物,为什么会突然介入这个公益项目?会不会是为了帮陈总站台,刻意隐瞒所谓的‘真相’?”
“首先,我不是‘突然介入’,而是从项目筹备阶段就参与其中。”陆星辞接过话筒,语气从容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眼神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记者,“上个月21号,我和陈总一起去向阳小学调研,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全程见证了孩子们创作的过程。有的孩子为了画好‘梦想中的教室’,反复修改了5次;有的孩子会把想对在外打工父母说的话,悄悄画在画纸的角落。每一幅画都充满了孩子的童真和真诚,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成人代笔’。”
他说着,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点开一段未公开的视频。屏幕上,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画纸上,孩子们围坐在长桌旁,有的趴在桌上认真涂色,有的举着蜡笔跟陈曦分享想法:“陈曦姐姐,我画的火箭能带着同学们去太空!”而陆星辞则蹲在一旁,帮一个握不稳铅笔的小女孩削笔,还轻声鼓励她:“没关系,慢慢画,你的画一定是最特别的。”视频里的笑声、对话声清晰真实,没有任何剪辑痕迹。
“这段视频我原本计划在项目收官时作为纪念内容发布,但现在为了澄清谣言,我愿意提前公开。”陆星辞将手机屏幕转向记者,“如果你们还有疑虑,也可以亲自去向阳小学采访,那里的校长、老师和孩子们,都能证明画作的真实性。”
视频播放完毕,现场的质疑声渐渐平息。有几位记者收起了相机,眼神里露出歉意;围观的观众也开始小声议论:“原来都是误会,孩子们画得这么真诚,怎么可能是代笔?”
陆星辞没有停下,他转头看向身边的陈曦,眼神里带着明显的安抚,然后再次面对记者,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另外,我还要宣布一个消息——‘星芒公益基金’决定追加20万元捐款,专门用于支持‘画作认购’项目。这笔钱将全部用于为乡村学校购买画具、建立艺术角,每一笔支出都会通过基金官网公示,接受所有人的监督。”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格外认真:“我一直认为,真正用心做公益的人,不应该被恶意揣测和抹黑。这个项目不仅让乡村孩子的梦想有了展示的平台,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教育的艺术缺口,这样的项目值得被支持,而不是被质疑。”
这番话像一股暖流,瞬间化解了现场的尴尬。之前提问的女记者放下话筒,诚恳地说:“陆老师,对不起,我们之前没有核实信息就提出质疑,后续我们会发布澄清报道,还原项目的真实情况。”
陈曦感激地看了陆星辞一眼,接过话题,拿出平板电脑展示项目进展:“目前我们已经收到187幅认购,筹集的资金已经为向阳小学购买了第一批画具,这是孩子们收到画具时的照片……”她的声音温和却坚定,配合着真实的图片和数据,现场氛围重新变得积极起来,甚至有几位观众当场扫码认购了画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