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数字化项目首批10所学校的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当天,陈曦正和团队成员在向阳小学验收教学平台,手机突然弹出系统面板提示:“【乡村教育数字化推广】主线任务完成!综合评分:优秀(92/100),触发任务奖励结算。”
面板上“奖励清单”的字样缓缓展开,陈曦下意识走到教室外的走廊,指尖在虚拟屏幕上轻轻滑动——这次的奖励远比她预期的更丰厚,不仅有常规的好感度加成,还有三个全新的技能点等待解锁,每一项都精准匹配她当前的发展需求。
“首先解锁‘跨领域项目统筹’技能(高级)。”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面板上随即出现技能说明:“可高效协调技术、教育、公益、商业多领域资源,解决跨部门协作冲突,项目推进效率提升40%,适用于百万级以上复杂项目管理。”
陈曦想起项目推进中最棘手的一次危机——技术团队开发的教学平台与乡村学校的老旧电脑不兼容,而学校又无法承担硬件升级费用。当时她奔走于技术团队、公益基金会和联盟企业之间,最终说服三家科技公司捐赠20台适配电脑,才化解了僵局。若是早有这项技能,或许能更快找到资源匹配的最优解,避免中间的时间损耗。
“接下来解锁‘公益项目可持续运营’技能(中级)。”系统界面切换,新的技能说明浮现:“可设计‘公益+商业’闭环模式,通过衍生品开发、企业长期认养等方式,为公益项目创造持续资金流,延长项目生命周期。”
看到这项技能,陈曦立刻想到了“乡村儿童画作认购”项目的后续规划——之前一直困扰于项目结束后如何维持孩子们的艺术教育支持,现在有了可持续运营思路,或许可以联合文创企业开发画作周边,比如笔记本、帆布袋,用销售利润设立“乡村艺术教育基金”,让项目能长期运行下去。
“最后解锁‘教育需求洞察’技能(初级)。”系统面板上出现第三个技能图标,附带案例解析:“可通过儿童行为观察、教师访谈等方式,精准识别乡村教育的隐性需求,如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需求、偏远地区的双师课堂需求,为项目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这项技能恰好填补了当前的短板。之前在向阳小学调研时,陈曦发现有些留守儿童因为缺乏陪伴,对数字化设备有抵触情绪,却不知道如何针对性解决。现在有了需求洞察能力,后续可以联合心理机构设计“数字陪伴课程”,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孩子的成长需求。
技能解锁完成的瞬间,陈曦感觉脑海中多了许多清晰的方法论——跨领域协作的沟通模板、公益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框架、教育需求的调研量表,仿佛这些知识已经积累了很久,只待激活。她拿出手机,立刻给林知珩发了条消息:“林教授,我们可以在画作项目中加入文创衍生品开发,用利润设立艺术教育基金,您觉得这个思路可行吗?”
林知珩的回复很快传来,还附带了一个赞赏的表情:“这个思路非常好!既解决了项目可持续性问题,又能让更多人通过衍生品关注乡村教育。我们可以在研究中加入‘公益商业模式’的分析维度,让研究更有现实意义。”
就在陈曦梳理技能应用思路时,顾衍之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里满是认可:“联盟收到了10所学校的反馈,教师和学生对数字化平台的满意度高达95%,张总他们都很认可你们的执行力。后续100所学校的推广,还是由你们团队牵头,联盟会追加300万资金支持。”
挂了电话,系统面板再次弹出提示:“顾衍之对宿主的项目执行能力高度认可,好感度+2(当前100/100),触发‘深度信任’效果,后续联盟核心项目优先交由星途推广工作室承接。”
100分好感度!陈曦看着面板上的数字,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初接受顾衍之的投资时的忐忑,到如今成为他完全信任的合作伙伴,这一路的成长离不开每一次项目的打磨,也离不开身边人的支持。
回到工作室,陈曦召集团队召开技能分享会,将“跨领域统筹”的沟通技巧、“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拆解成可落地的方法,教给团队成员:“在后续的学校推广中,技术组要主动对接当地教育局,提前确认硬件环境;推广组可以开始调研文创衍生品的市场需求,为画作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做准备。”
团队成员听得格外认真,小郑举手提问:“陈总,跨领域沟通时,要是遇到企业和学校的需求冲突怎么办?比如企业想在平台上增加品牌曝光,学校却担心影响教学。”
“这就需要用到‘需求平衡法’。”陈曦拿出白板,画出需求矩阵图,“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品牌曝光融入公益内容,比如在平台的‘优秀画作展示区’标注企业捐赠信息,既满足企业的宣传需求,又不影响教学,还能让孩子们知道有很多人在支持他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