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成长中心”装修进入尾声的那个周六,陈曦刚和顾衍之的工程团队确认完硬件安装细节,手机就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沈砚川”的名字,附带一条消息:“今天值完早班,想约你去清溪古镇走走。上次孩子们念叨的那家枫叶茶馆,新出了秋季特饮,加了梨和百合,刚好能帮你润润嗓子——知道你最近总加班讲方案,声音都有点哑了。”
看着消息里的细节,陈曦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自从“乡村儿童成长生态计划”启动后,两人各自忙着板块推进——她对接产业园装修和课程适配,沈砚川筹备健康小屋的设备采购与专家资源,已经快两周没好好坐下来聊过。她立刻回复:“好啊!我刚好整理了健康小屋的设备清单,想跟你确认细节,等你下班我去医院接你。”
傍晚六点,陈曦准时停在医院门口。夕阳把门诊楼的玻璃映成暖金色,沈砚川穿着一件浅灰色连帽卫衣,背着帆布包,快步从大门走出来。他卸去了白大褂的严谨,额前的碎发被晚风轻轻吹起,手里还提着一个牛皮纸袋:“等很久了吗?刚下班时遇到个小患者,非要塞给我这幅画,说谢谢我帮他看牙。”
他从纸袋里拿出一张画纸——上面用蜡笔画着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胸前别着听诊器,旁边站着个举着棒棒糖的小男孩,背景是一片火红的枫叶,和他们上次去清溪古镇的场景格外像。“你看,孩子把我的白大褂画成了蓝色,还说要给医生哥哥画‘最漂亮的枫叶’。”沈砚川的眼里满是温柔,指尖轻轻拂过画纸边缘,“其实孩子们的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画得真好!”陈曦忍不住笑了,伸手接过画纸,小心地折好放进包里,“等成长中心运营了,我们把孩子们的画都挂在墙上,做成一个‘心愿墙’好不好?”
“好啊。”沈砚川笑着点头,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背包,“对了,你上次说最近总忘事,我给你带了本带日历的笔记本,还找中医科的同事要了几包安神茶包,睡前泡一杯,能睡得安稳点。”他一边说,一边从帆布包里拿出笔记本和茶包,笔记本的封面上,还贴着一张小小的枫叶贴纸——正是他们上次在云栖山捡的那种。
两人沿着江边的步道慢慢走向清溪古镇,晚风带着江水的湿润气息,吹散了一周的疲惫。他们聊着各自的项目进展:沈砚川说健康小屋的听诊器、体重秤等基础设备已经到位,还联系了儿科、心理科的三位专家,每周会轮流去坐诊;陈曦分享成长中心的装修进度,说陆星辞已经邀请了两位插画师,下周就会去现场绘制艺术工坊的墙面,主题是“孩子们的梦想世界”。
“对了,上次你说想在健康小屋加一个‘情绪树洞’角,我已经让木工师傅预留了位置。”陈曦忽然想起这件事,“孩子们要是有不开心的事,可以把想说的话写在纸条上,放进树洞里,我们定期整理,再针对性地做心理疏导。”
“这个想法特别好。”沈砚川眼里闪过赞赏,“我还可以准备一些‘情绪卡片’,上面画着不同的表情,让孩子选一张代表自己的心情,这样即使他们不愿意说话,我们也能知道他们的状态。”
到达清溪古镇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沿街的灯笼次第亮起,暖红色的光芒映在青石板路上,落在路边的枫叶上,像撒了一层碎金。他们走进那家枫叶茶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就是古镇的小河,河面上飘着几盏许愿灯,慢悠悠地向远处漂去。
沈砚川熟练地招来店员,点了两杯“百合雪梨饮”,还特意叮嘱:“麻烦少放些糖,她最近嗓子不太舒服。”店员笑着点头:“您放心,我们这款特饮本来就是低糖的,专门为秋天润喉准备的。”
喝着温热的特饮,梨的清甜和百合的清香在舌尖散开,陈曦忽然想起第一次和沈砚川来这里的场景——当时她还在为“数字陪伴”课程的参与度发愁,是沈砚川拿着“互动阶梯设计图”,一点点帮她梳理思路,告诉她“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这一路走来,他总是在她困惑时给她指引,在她疲惫时给她温暖,却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
“陈曦,”沈砚川突然放下杯子,语气比平时认真了许多,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其实今天约你出来,不只是想带你喝特饮,还有一些话,我想对你说很久了。”
陈曦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她抬起头,撞进沈砚川温柔的目光里。他深吸一口气,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丝绒盒子,盒子是深棕色的,上面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却透着一种沉稳的心意。
他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枚银色的戒指——戒圈很细,上面刻着一片迷你的枫叶,枫叶的边缘还缠绕着两个小小的字母“C”和“Y”,正是他们名字的首字母。“这不是求婚戒指,”沈砚川赶紧解释,生怕给她压力,“我知道你现在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公益项目上,可能还没做好进入一段感情的准备。但我还是想告诉你我的心意,不想再藏着掖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