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户外体能课”在向阳小学试点成功的消息刚传到工作室,陈曦正和团队庆祝——孩子们骑着新捐赠的儿童自行车,在操场上排成整齐的队伍,小远还特意画了一幅“骑行全家福”送给她,画面里连沈砚川、陆星辞、江屿的Q版形象都没落下。她拿着画纸笑得眉眼弯弯时,系统面板突然弹出一条从未见过的紫色提示,瞬间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检测到宿主公益影响力辐射范围扩大,触发‘公益伙伴拓展’机制。解锁新男神线索:【深耕乡村教育10年的支教校长】,线索关键词:‘银杏村小学’‘留守儿童合唱团’‘教育公平推动者’。当前线索进度:1/3,完成线索任务可解锁人物信息,触发新合作与情感互动机会。”
陈曦盯着提示看了半天,心里满是好奇——“银杏村小学”她有印象,是邻市偏远山区的一所小学,之前筛选“生态计划”覆盖学校时,因当地交通不便暂时搁置了;“留守儿童合唱团”则是去年上过地方新闻的公益项目,据说孩子们的歌声还打动过不少企业捐赠教学设备。可这两个关键词,怎么会和“新男神线索”联系起来?
她立刻打开电脑,搜索“银杏村小学 支教校长”,页面弹出的信息却很少——只有一篇两年前的报道,提到校长姓苏,放弃了城市重点学校的职位,扎根银杏村小学10年,不仅翻新了校舍,还组建了留守儿童合唱团,用音乐陪伴孩子们成长。报道里没有校长的照片,只有一张孩子们在银杏树下唱歌的合影,背景里隐约能看到一个穿着蓝色衬衫的身影,正温柔地看着孩子们。
“陈总,你在看什么呢?”李萌端着一杯奶茶走过来,看到电脑屏幕上的搜索结果,好奇地问,“银杏村小学?之前我们筛选覆盖学校时,不是说那里路况太差,教学设备不好运进去吗?”
“嗯,我刚才看到一条关于这所学校的线索,想了解下情况。”陈曦没有提系统提示,只是含糊地解释,“尤其是他们的留守儿童合唱团,好像做得很不错,或许能和我们的‘艺术工坊’合作。”
李萌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如果能和合唱团合作,不仅能丰富艺术工坊的内容,还能通过音乐让更多人关注乡村儿童!我认识一个邻市教育局的朋友,或许能帮我们联系上这所学校的校长。”
当天下午,李萌就带来了好消息——教育局的朋友不仅有苏校长的联系方式,还透露下周银杏村小学会举办“银杏文化节”,邀请周边学校和公益组织参加,苏校长还特意提到,希望能找到专业的艺术机构,指导孩子们的合唱团排练。
“太好了!”陈曦立刻决定,下周去参加文化节,既能实地了解学校情况,又能接触到苏校长,说不定还能解锁更多线索。她第一时间给沈砚川发了消息:“沈医生,下周有空一起去邻市的银杏村小学吗?他们要举办文化节,还有留守儿童合唱团表演,我们可以顺便考察下健康小屋的落地可能性。”
沈砚川的回复依旧及时:“刚好下周有个乡村医疗调研的任务,顺路!我可以带些儿童健康手册过去,给孩子们做简单的健康检查,顺便和苏校长聊聊儿童心理健康的合作。”
接着,她又联系了陆星辞:“星辞,下周想邀请你去银杏村小学,他们有个留守儿童合唱团,特别有天赋,你能不能去给孩子们指导下合唱技巧?顺便还能给你的新歌找些灵感。”
“留守儿童合唱团?太有意义了!”陆星辞的消息带着满满的热情,“我明天就把行程空出来,还可以带些音乐器材过去,给孩子们当礼物!对了,要不要我联系几个音乐圈的朋友,一起去给孩子们做指导?”
最后,陈曦联系了江屿:“江学长,下周想组织去银杏村小学参加文化节,你有空一起去吗?可以考察下志愿者团队在偏远山区的支教模式,顺便帮孩子们组织些互动活动。”
“当然有空!”江屿很快回复,“我之前组织过偏远山区的支教活动,知道怎么协调物资和人员,明天我就整理一份支教方案,带些书籍和文具过去,给孩子们当文化节的礼物。”
出发前一天,陈曦收到了李萌整理的银杏村小学资料——学校位于海拔800米的山区,只有6个年级,87名学生,其中72名是留守儿童;苏校长带领老师和村民,用了5年时间翻新了校舍,还在校园里种满了银杏树,每到秋天,整个校园都飘着银杏叶;合唱团是苏校长3年前组建的,最初只是想让孩子们通过唱歌排解孤独,没想到渐渐唱出了名气,还获得过省级少儿合唱比赛的三等奖。
资料里还附了一张最新的照片——苏校长站在银杏树下,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手里拿着一本乐谱,正低头和一个小女孩交流,阳光洒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气质。虽然照片有些模糊,但陈曦还是能感觉到,他身上有种和沈砚川、陆星辞、江屿都不同的魅力——那是长期扎根乡村,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沉淀下来的温柔与厚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