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成长生态计划”春节公益晚会彩排结束的当晚,陈曦刚送走最后一批排练的孩子,系统面板就突然弹出一条带着节日烟花特效的提示,暖金色的光晕瞬间铺满屏幕:
“触发限定任务——【公益伙伴团圆节】。任务目标:在元宵节当天,邀请顾言、沈砚川、陆星辞、江屿、顾衍之、周明远六位核心伙伴,共同举办‘乡村儿童元宵喜乐会’,完成‘团圆汤圆’‘非遗手作’‘公益心愿墙’三个特色环节,让乡村孩子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深化伙伴间的协作默契。任务奖励:全体伙伴好感度+8,解锁‘节日公益IP’打造权限(可将活动常态化),获得‘团圆buff’(后续跨领域公益合作成功率提升50%)。”
看着任务里“元宵喜乐会”“团圆汤圆”的关键词,陈曦心里瞬间涌上暖意——自从推进公益项目以来,她和伙伴们总是在忙碌中错过节日相聚,这次既能陪乡村孩子过节,又能和大家一起团圆,正是弥补遗憾的好机会。她立刻拿出笔记本,开始规划活动细节,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让每个伙伴发挥所长,把环节设计得既有趣又有公益意义。
第二天一早,陈曦先联系了江屿——作为项目执行总监,他最擅长统筹协调。电话里,江屿听完活动计划,立刻主动接下“场地布置”和“物资采购”的任务:“我会联系城郊的公益农场,借他们的露天场地,既安全又宽敞;汤圆食材就选本地农户种植的糯米和黑芝麻,既能保证新鲜,又能帮农户拓宽销路。对了,我还会提前制作‘活动流程表’,把每个环节的时间、负责人都标清楚,避免混乱。”
挂了江屿的电话,陈曦又拨通了沈砚川的电话。作为健康板块负责人,他对“团圆汤圆”环节的食品安全格外上心:“我会提前准备食品安全检测工具,确保食材没问题;还会带几个健康小屋的护士过来,现场教孩子们‘健康吃汤圆’的小知识,比如糯米不易消化,一次不能吃太多。另外,我还会准备一些红糖姜茶,预防孩子们吃凉汤圆着凉。”
接下来是陆星辞——他的音乐才华正好能为“非遗手作”环节增色。电话里,他兴奋地说:“我已经联系了非遗糖画艺人,让他们来现场教孩子们做生肖糖画;我还会写一首元宵节主题的公益儿歌,教孩子们边唱边做手作,让氛围更热闹。对了,我会把晚会的舞台设备调过来,给孩子们搭个小舞台,让他们展示手作成果。”
顾言则主动认领了“公益心愿墙”环节:“我会定制一面超大的心愿墙,让孩子们写下新年愿望;还会准备‘心愿实现基金’,从之前公益杯比赛的收入里拿出10万元,帮孩子们实现一些小愿望,比如想要一套绘画工具、一双新运动鞋。另外,我会带赛车体验基地的模拟器过来,让孩子们现场体验‘元宵主题赛道’,增加趣味性。”
周明远教授的加入,则让活动多了文化底蕴。他在电话里说:“我会带师范大学的学生志愿者过来,教孩子们剪元宵花灯、写毛笔字;还会准备一些关于元宵节的传统文化故事,现场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在过节的同时,了解传统习俗。对了,我还整理了‘节日教育手册’,可以发给乡村学校的老师,让他们以后也能组织类似活动。”
最后联系的是顾衍之——他虽不善热闹,却用实际行动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持:“我会让集团行政部协助江屿筹备物资,提供运输车辆和临时工作人员;还会联系本地的媒体,对喜乐会进行报道,让更多人关注乡村孩子的节日生活。另外,我会准备一批‘元宵公益礼盒’,里面有文具和书籍,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
元宵节当天,城郊公益农场里一派热闹景象。江屿提前搭建的红色拱门上挂着灯笼,顾言定制的心愿墙前围满了写愿望的孩子;沈砚川和护士们在“健康汤圆区”忙碌,教孩子们分辨食材好坏;陆星辞带着糖画艺人,手把手教孩子做小兔子糖画;周明远教授则坐在小桌前,教孩子们用红纸剪花灯;顾衍之虽没全程参与互动,却悄悄在心愿墙旁放了更多“心愿实现基金”的信封。
中午时分,“团圆汤圆”环节正式开始。陈曦和伙伴们围在大灶台旁,和孩子们一起揉面团、包汤圆。顾言笨手笨脚地把汤圆捏成了“赛车形状”,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沈砚川则耐心地教小远包黑芝麻汤圆,还提醒他“馅料不要放太多,不然会煮破”;陆星辞一边包汤圆,一边教孩子们唱新写的儿歌,歌声传遍整个农场。
下午的“非遗手作”环节更是精彩。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糖画、花灯,在陆星辞搭建的小舞台上展示,周明远教授逐一点评,还为每个孩子的作品盖章留念。顾衍之站在台下,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露出微笑,悄悄让特助联系更多非遗艺人,计划以后定期开展类似活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