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手作公益商店”筹备方案确定的当天,陈曦正在工作室对着店铺平面图发愁——选址定在市中心的文创园区,却卡在了装修审批流程上;联系好的乡村手作供应商突然表示“产能不足”,首批上架的绣品、竹编可能无法按时交付;甚至连店铺的收银系统和线上运营团队,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就在她对着待办清单叹气时,顾衍之的特助周明突然送来一份文件,封面写着“公益商店筹备支持方案”,附言里是顾衍之熟悉的简洁字迹:“所需资源已协调,有疑问可随时联系。”
看着文件上“顾氏集团全程支持”的字样,陈曦突然想起此前系统“忠犬预告”中提到的“顾衍之将调动全产业链资源助力公益实体落地”,原来他早已提前为她铺好了路。她翻开方案,里面的内容远比想象中更细致,从选址优化、装修执行到供应链对接、运营支持,每一个环节都标注了负责部门与对接人,甚至连装修材料的环保标准、手作产品的定价建议都做了详细说明。
当天下午,陈曦按照方案上的联系方式,拨通了顾氏地产文创园区负责人的电话。对方接到电话后,立刻表示:“顾总已经交代过,公益商店的装修审批走绿色通道,我们会安排专人全程协助,确保一周内完成所有手续。另外,园区还会减免前两年的租金,只收取基础的物业费,水电费用按成本价计算。”挂了电话不到半小时,装修设计师就带着三套优化方案上门,其中一套特意保留了店铺的挑高空间,设计了“乡村手作展示区”和“儿童体验区”,还提出“用回收木材制作货架,呼应公益环保理念”——这些细节,显然是经过精心考量的。
解决了选址和装修的问题,陈曦又联系了方案中提到的供应链负责人。对方是顾氏旗下贸易公司的总经理,电话里直接给出了定心丸:“我们已经对接了12个省份的乡村手作合作社,涵盖绣品、竹编、陶艺等8个品类,产能完全能满足店铺需求。明天我会安排专人带样品去工作室,您可以挑选首批上架的产品,后续还能根据销量随时调整品类。另外,我们会承担所有物流费用,确保产品从合作社直接运到店铺,减少中间环节,让手作者能拿到更高比例的收益。”
第二天,贸易公司的团队果然带着满满三大箱样品上门,每一件手作都附带了“手作者故事卡”——贵州苗族绣娘的百鸟裙、浙江竹编艺人的茶具套装、江西陶艺家的儿童餐具,卡片上详细记录了手作者的姓名、家乡和创作理念。“这些故事卡是顾总特意要求制作的,”团队负责人解释道,“顾总说,公益商店不仅要卖产品,更要传递手作者的故事,让消费者感受到每一件手作背后的温度。”
就在陈曦忙着挑选样品时,顾衍之的电话突然打了过来。“筹备进展如何?有需要协调的地方随时说。”他的声音依旧沉稳,却带着一丝关切,“我已经让顾氏科技的团队帮你开发线上运营系统,包含线上商城、订单管理、会员体系等功能,下周就能上线测试。另外,他们还会安排专人负责店铺的直播运营,每周开展两场‘乡村手作直播’,邀请手作者出镜讲解创作过程。”
陈曦这才注意到,方案的最后几页还附着“线上运营支持细则”,详细列明了科技团队的服务内容:不仅开发专属小程序,还会对接主流电商平台的公益频道,甚至提供“短视频拍摄培训”,帮助店铺打造线上账号。“顾总还特意交代,线上商城的抽成比例降到最低,所有收益扣除基础运营成本后,全部用于支持乡村手作合作社的发展。”周明补充道,“另外,顾氏旗下的媒体矩阵会帮店铺做宣传,下周会在集团官网、公众号同步推送开店预告。”
筹备工作推进到第五天,陈曦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店铺需要招聘有公益理念、熟悉手作产品的店员,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她刚在招聘网站发布信息,顾衍之就发来一条微信,附带一个招聘“顾氏集团内部发起了‘公益店员招募’,已有20多位员工报名,都是有公益经验的,你可以筛选后安排面试。另外,集团还会承担店员前半年的薪资,减轻店铺的运营压力。”
面试当天,前来应聘的员工中有做过乡村支教的,有擅长手作设计的,甚至还有负责过公益活动策划的。“我们都是看到集团的招募信息来的,”一位应聘者说,“顾总在内部会议上说,这是集团重点支持的公益项目,能为乡村手作者提供平台,大家都很想参与。”最终,陈曦挑选了5位店员,其中3位有过公益相关经验,能快速上手店铺的体验活动策划。
开店前一周,顾衍之亲自来到店铺现场查看筹备情况。他穿着一身深色西装,却丝毫没有架子,弯腰检查货架的稳定性,伸手触摸墙面的环保涂料,还特意询问“手作体验区的桌子高度是否适合儿童”。看到店铺门口的展示区还空着,他立刻打电话给顾氏旗下的广告公司:“明天安排团队过来,用回收材料制作‘乡村手作故事墙’,展示手作者的照片和创作过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