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造谣事件平息后的第一个深夜,传承馆的“曦光阁”依旧亮着灯。陈曦坐在长桌前,将散落的澄清材料逐一分类归档——基金流水的审计报告上还留着顾衍之圈画的关键数据,传承人培训日志里夹着李阿婆手写的感谢便签,江屿制作的产品成本明细图表旁,有他用红笔标注的“重点反驳数据”。窗外的月光透过雕花玻璃窗,洒在展柜中那枚清代刺绣书签上,兰草纹样在月色下泛着温润的光,像是在静静见证这场共患难后的温暖。
就在她将最后一份警方立案通报放进文件袋时,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暖红色的光效不同于以往的金色提示,带着一种近乎灼热的温度,一条“全员好感度激增”的消息瞬间占据屏幕:
“检测到宿主与核心伙伴共同经历‘林浩造谣’危机,在‘并肩破局、守护公益’的过程中深化情感羁绊,触发‘共患难·心动共鸣’特殊效果,全体核心伙伴好感度一次性+15。当前好感度明细:
? 沈砚川:275/100(健康守护型·灵魂挚友)
? 陆星辞:278/100(声量传播型·灵魂挚友)
? 顾言:239/100(应急守护型·灵魂挚友)
? 江屿:250/100(运营支撑型·灵魂挚友)
? 周明远教授:312/100(文化赋能型·灵魂挚友)
? 顾衍之:307/100(资源保障型·灵魂挚友)”
“心动共鸣”四个字像一颗小石子,在陈曦心底漾开圈圈涟漪。她指尖悬在屏幕上方,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回放起危机中那些细碎却滚烫的瞬间,每一个画面都藏着让人心动的温柔。
最先浮现在眼前的,是新闻发布会现场顾衍之的坚定维护。那天,当记者抛出“您与陈曦是否存在利益关联,才力挺手作公益”的尖锐问题时,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曦身上,她甚至能听到台下相机快门的“咔嚓”声。顾衍之却毫不犹豫地拿起桌上的《手作公益产业基金章程》,翻到“利益声明”章节,对着镜头清晰念出:“顾氏集团承诺,未从手作公益项目中获取任何商业收益,首期1亿元基金仅用于合作社扶持、传承人培训及公益商店运营。”他顿了顿,目光从文件上移开,转向台下的陈曦,眼神里没有丝毫犹豫,只有全然的信任:“我支持这个项目,更认可陈曦的公益初心——从筹备商店时凌晨三点核对合作社数据,到应对谣言时第一时间想到‘不能让手作者受牵连’,她始终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未来,只要她还在坚持做手作公益,顾氏集团的支持就永远不会缺席。”聚光灯下,他的身影挺拔如松,仿佛为她筑起了一道隔绝风雨的屏障,那一刻,陈曦突然觉得,所有的委屈和压力都有了安放的地方。
紧接着是沈砚川在直播采访时的细腻体贴。当时李阿婆因为第一次面对镜头,紧张得忘了说培训的具体时长,只是反复念叨“孩子们学得快”。沈砚川没有打断阿婆的话,而是蹲下身,笑着递过一杯温水:“阿婆,您别着急,慢慢说。每天教孩子们多久呀?是不是要一直坐着,腰会酸吗?”他顺势拿出老艺人的理疗记录册,翻到李阿婆的页面,对着镜头展示:“为了让老艺人们能安心授课,我们安排了康复师每周上门两次,帮阿婆做腰背按摩,还定制了护腰坐垫。您看,这是阿婆上周的理疗签字记录。”直播结束后,他特意走到陈曦身边,把一杯温蜂蜜水塞进她手里:“刚才在后台看你攥着拳头,指节都发白了,肯定很紧张吧?别担心,阿婆说得很好,大家都看得到你做的努力。”温热的水流顺着喉咙滑下,和他眼神里的关切一起,悄悄熨帖了她紧绷的心弦。
陆星辞的澄清直播则藏着笨拙却真诚的温柔。他平时直播唱歌时从容自在,那天却特意穿了件印有苗族百鸟纹的白色T恤——是之前在贵州合作社,李阿婆亲手绣的。开场时他甚至紧张到忘词,对着镜头不好意思地笑:“抱歉,今天有点激动,因为不想让大家误会陈曦和手作者们。”他拿起身边的竹编茶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壁的纹路:“这个杯子是王师傅教我编的,花了整整三天,手指被竹丝划破了三次才做好。我想说,手作从来不是轻松的事,陈曦为了帮王师傅们卖货,跑遍了全国30家合作社,脚上磨起的水泡我都见过。”直播快结束时,他突然播放了一段未公开的视频:画面里,陈曦蹲在江西陶艺合作社的院子里,帮留守儿童小宇捡掉落的陶泥,耐心教他捏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杯子,阳光落在她的发梢,小宇的笑声清脆响亮。“这就是她,一个会为了孩子的小愿望,蹲在地上教一下午的人。”陆星辞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用公益骗钱?”视频里的光影和他语气里的笃定,让陈曦的鼻尖瞬间泛酸,原来自己不经意的小事,都被他悄悄记在了心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