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因涉嫌诽谤被警方传唤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他躲在律师身后,暗中指使表弟张远连夜删除“星火公关公司”与水军的聊天记录,甚至通过家族关系找到某区公安局副局长,试图以“证据不足”为由压下案件。更嚣张的是,他在私人会所的聚会上,当着几位投资人的面嘲讽:“陈曦那丫头的公益项目就是个空架子,我随便造点谣就慌了神,用不了半年,保准让她的店全关门。”
这番话很快通过顾衍之安插在商业圈的眼线传到他耳中。彼时,顾衍之正在集团会议室主持“手作公益进商场”的项目会议,听到消息后,他只是淡淡地抬手示意会议暂停,指尖在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眼神却冷得像冰——他的底线从来清晰:可以容忍商业竞争的手段,但绝不容忍有人用卑劣的方式伤害他认可的人和事,尤其是手作公益背后那群靠技艺谋生的手艺人。
“通知法务部和风控部,半小时后到顶层会议室开会。”顾衍之对着秘书交代完,重新看向参会人员,语气恢复了惯常的沉稳,“刚才的议题继续,关于上海恒隆广场的手作体验区,我们需要在月底前确定装修方案。”仿佛刚才的插曲从未发生,只有熟悉他的人知道,这份平静下,是即将掀起的雷霆手段。
半小时后,顶层会议室里,顾衍之坐在主位,面前摊着林浩及其关联公司的详细资料,从工商注册信息到过往投资记录,甚至连林浩私下的社交圈都标注得一清二楚。“林浩不是喜欢玩手段吗?那我们就用规则,让他知道什么叫代价。”他手指点在“星火投资公司”的名称上,“第一步,查他过往项目的违规操作,尤其是涉及公益、政府补贴的部分;第二步,恢复被删除的证据,固定他和张远的犯罪链条;第三步,联系所有被他伤害过的人,形成合力。”
指令下达后,顾衍之的团队以惊人的效率展开行动。法务部联合专业的财税审计机构,连夜梳理“星火投资公司”近五年的账目,很快发现了猫腻:两年前,林浩以“扶持乡村竹编文创项目”为名,向政府申请了3000万元专项补贴,却通过空壳公司将资金转移到房地产领域,导致合作的5家浙江竹编合作社因断供原材料倒闭,20多名手艺人被迫外出打工。“这是当时合作社的破产清算报告,还有手艺人的证言,都能作为诈骗的证据。”法务总监将一叠厚厚的材料推到顾衍之面前。
与此同时,风控部的技术团队通过特殊手段,恢复了张远删除的聊天记录和服务器数据。其中一段录音清晰地记录着林浩的指令:“把陈曦挪用基金的假报告做得像一点,水军费用从公司账上走,记得走备用金,别留下痕迹。”还有一份转账凭证显示,某竞争对手曾向“星火公关公司”转账200万元,备注为“手作公益项目舆情服务费”——这正是林浩抹黑陈曦的直接动机。
更意外的是,警方那边传来消息:林浩为了获取案件进展,私下联系了负责此案的辅警,塞了5万元现金和一块名牌手表,试图“打探消息”,却被早有准备的辅警全程录音。“这份录音和受贿物品,已经够他多一项行贿罪了。”顾衍之看着证据,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证据链完整了,现在可以收网了。”
他没有选择立刻报警,而是先让法务团队将所有证据整理成册,分为“诈骗政府补贴”“恶意诽谤”“行贿”“妨害司法公正”四个部分,同步提交给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纪委监委和检察院。为了确保案件不被“关系网”干扰,他还亲自拨通了省纪委书记的电话,简要说明情况:“林浩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公益项目,更破坏了营商环境和司法公正,希望能严肃处理。”
次日清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联合特警,突袭了“星火投资公司”和“星火公关公司”的办公场所,当场控制了张远等5名核心成员,冻结了林浩名下12个银行账户,查封了他用于行贿的房产和车辆。纪委监委则同步对涉案的副局长和辅警展开调查,当天就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证实“存在受贿和滥用职权行为”。
林浩得知消息时,正在外地“避风头”,他试图通过律师联系顾衍之“私了”,提出“愿意捐赠500万元给手作公益基金,再赔偿陈曦200万元名誉损失费”。顾衍之直接让秘书回电:“告诉林浩,我顾衍之缺的不是钱,是公道。他欠被他骗倒闭的合作社一个交代,欠被他抹黑的手作公益一个交代,欠所有相信公益的人一个交代。这些,不是钱能买回来的。”
为了让林浩彻底无法翻身,顾衍之还联系了之前被林浩欺骗的5家竹编合作社负责人,免费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整理损失证明,联合发起民事诉讼,要求林浩赔偿经济损失共计800万元。“我们不能只让他受到刑事处罚,还要让他付出经济代价,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顾衍之在和合作社负责人沟通时,语气坚定,“你们的损失,必须讨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