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健康公益计划”启动仪式落幕的那个周末,陈曦早早定了去贵州苗寨的行程——要跟进老艺人的健康复查,还要收集他们对“手作健康课程”的反馈。前一晚她在传承馆整理资料到凌晨两点,密密麻麻的表格里记着每位艺人的体检数据、用药清单,还有需要重点关注的健康问题。第二天早上,手机闹钟响了三次她才挣扎着起床,洗漱时瞥见镜子里自己眼下的乌青,忍不住叹了口气。
匆忙抓过背包冲出家门,却见沈砚川的车早已停在楼下,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的冲锋衣,手里提着一个保温袋,见她出来,立刻迎上去:“昨晚看你办公室灯亮到两点,猜你肯定没顾上吃早餐。”他打开保温袋,里面是一份温热的南瓜小米粥,还有两个蒸红薯,“知道你胃不好,特意让食堂师傅少放了糖,小米粥熬了一个小时,很软糯。”
他接过陈曦的背包放进副驾,又从车里拿出一个保温杯递过来:“里面是生姜红枣茶,今天苗寨降温,路上喝了暖身子。你昨晚没睡好,上车先眯会儿,到了我叫你。”他的目光扫过她疲惫的脸,眉头微蹙,却没多问,只是细心地帮她调整了座椅靠背的角度,还从后座拿过一条薄毯子,轻轻盖在她腿上。
五个小时的车程,陈曦靠在座椅上很快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中,她感觉有人轻轻将她的头往靠垫上扶了扶,还调整了毯子的位置,避免风从车窗缝隙吹进来。再次醒来时,车已经驶进苗寨的盘山公路,窗外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沈砚川正专注地开车,阳光透过车窗落在他的侧脸上,柔和了他平时锐利的眉眼。
“你怎么不叫我?”陈曦揉了揉眼睛,声音还有些沙哑。“看你睡得香,想让你多休息会儿。”沈砚川笑着从储物格里拿出一个苹果,递到她手里,“已经洗干净了,吃点垫垫肚子,还有二十分钟就到合作社了。”
车刚停稳,李阿婆就带着几位老艺人迎了上来,手里还提着一篮刚摘的橘子。“小曦、沈医生,可把你们盼来了!”李阿婆拉着陈曦的手,笑得合不拢嘴,“我们都等着你们复查呢,最近我这血压控制得可好了,每天都按沈医生说的吃药、散步。”
沈砚川立刻从后备箱拿出体检设备,在合作社的空地上搭起临时的“健康复查点”。他的动作熟练而轻柔,为李阿婆测血压时,特意放缓了语速:“阿婆,您放松,深呼吸,手臂放平稳,很快就好。”血压仪的数值跳出来,130/80,比上次复查时稳定了不少。他松了口气,从随身的文件夹里拿出一张打印好的注意事项,递到李阿婆手里:“最近血压控制得不错,平时还是要注意少盐少辣,每天早上散散步,要是觉得头晕、心慌,一定要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
陈曦在一旁帮忙记录数据,偶尔有老艺人咨询手作时的健康问题,她刚想开口,沈砚川却已经默契地接过话头。有位竹编艺人王师傅说:“沈医生,我最近劈竹丝总觉得手腕疼,有时候晚上疼得睡不着觉。”沈砚川立刻让王师傅伸出手,仔细检查他的手腕,还让他演示了劈竹丝的动作,很快找出问题所在:“您劈竹丝时手腕太用力,而且姿势不对,长期下来容易得腱鞘炎。”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副黑色的护腕,帮王师傅戴上:“这个护腕能固定手腕,减少用力时的损伤,您平时做手作时记得戴上。我再教您一套拉伸动作,每天晚上睡前做十分钟,能缓解手腕的疲劳。”他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王师傅跟着学了几遍,笑着说:“哎,这么一拉伸,还真觉得手腕舒服多了!沈医生,您可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复查结束时已经是下午三点,陈曦想留下来帮老艺人整理手作产品——最近合作社的竹编挂件卖得好,堆在仓库里还没来得及分类。沈砚川却按住她的手:“你先去旁边的休息室歇会儿,喝杯茶,这里有我。”他挽起袖子,跟着老艺人一起走进仓库,一边整理产品,一边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最近的手作进度、遇到的困难。
老艺人张阿婆说:“沈医生,我的绣绷用了好几年,最近总觉得不稳,绣线总跑偏。”沈砚川立刻记下,掏出手机联系县城的木工师傅,详细描述了绣绷的尺寸和要求,让对方尽快定制一个新的寄过来;竹编艺人李师傅说:“最近竹编原料不太够,县城里卖的竹丝质量不好,劈的时候总断。”沈砚川当场就给浙江安吉的王师傅打电话,拜托他帮忙寄一批优质的竹丝过来,还特意叮嘱要选三年生的楠竹,韧性好。
傍晚五点,两人准备返回传承馆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没过多久就下起了暴雨。沈砚川开车刚驶到半山腰,就见前方路段被山洪冲垮了一段,碎石和泥土堵在路中间,车辆根本无法通行。陈曦看着手机里明天的工作安排,忍不住有些着急:“明天上午要和顾总他们开会讨论课程优化,要是赶不回去怎么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