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公益“非遗游学计划”首批山区孩子顺利完成北京研学的次月,陈曦兑现了“伙伴度假”的承诺——带着“忠犬联盟”的五位伙伴,飞往法国普罗旺斯,开启了为期一周的“非遗灵感+休闲放松”之旅。当飞机降落在马赛机场,窗外成片的紫色薰衣草花田映入眼帘时,沈亦舟率先欢呼起来:“终于不用看报表、开会议了,这一周咱们就彻底放松,好好享受!”
第一站:薰衣草花田的“非遗灵感”
抵达普罗旺斯的第二天清晨,六人便驱车前往当地最有名的薰衣草庄园。清晨的花田还带着露水,微风拂过,紫色的花浪层层叠叠,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赵村长迫不及待地拿出竹篮,弯腰采摘新鲜的薰衣草:“这些薰衣草晒干后,能放进竹编香囊里,既好看又好闻,肯定受游客喜欢!”他一边采,一边和陈曦讨论:“咱们还能在竹篮上编上薰衣草的纹样,让传统竹编多些异域风情,你觉得怎么样?”
陈曦笑着点头,拿出手机拍下花田的景色:“不仅是竹编,还能把薰衣草的颜色融入苗绣,绣出‘薰衣草与太阳花’的图案,既有普罗旺斯的浪漫,又有咱们非遗的温暖。”周教授则在花田边的小路上漫步,手里拿着画板,不时停下脚步写生——他想把薰衣草花田的光影,融入非遗设计中,比如在皮影戏的幕布上,绘制渐变的紫色背景,让传统皮影多些现代美感。
林砚舟默默拿出笔记本,记录下大家的想法:“薰衣草+竹编香囊、薰衣草纹样苗绣、皮影渐变幕布,这些灵感都能落地成产品,回去后咱们可以启动‘普罗旺斯非遗系列’的研发。”苏医生则在花田旁的小店里,买了几瓶薰衣草精油:“这个精油能舒缓神经,回去后可以给传承人和山区孩子们用,让他们在学习非遗时也能放松身心。”
午后,六人坐在花田边的小木屋前,喝着当地的薰衣草茶,吃着手工饼干,聊着天。沈亦舟提议:“咱们来玩个游戏吧,每人用一句话形容现在的心情,必须带‘薰衣草’和‘非遗’两个词。”大家纷纷响应——周教授说“薰衣草的香气里,藏着非遗创新的灵感”,林砚舟说“看着薰衣草花田,更期待非遗产品走进更多生活场景”,苏医生说“薰衣草的宁静,像非遗传承带来的安心”,赵村长说“薰衣草的紫色,能让竹编更有生命力”,陈曦则说“和你们在薰衣草花田聊非遗,是最幸福的时光”。
第二站:古堡小镇的“文化碰撞”
旅行的第三天,六人来到普罗旺斯的一座中世纪古堡小镇。小镇的石板路上铺着斑驳的阳光,两旁的建筑外墙爬满了绿色藤蔓,橱窗里摆放着当地手工艺品——有手工编织的挂毯、彩绘的陶瓷器皿、刺绣的桌布。周教授站在一家手工挂毯店前,久久不愿离开:“你看这个挂毯的编织手法,和咱们的竹编有相似之处,但图案更偏向欧式纹样,咱们可以借鉴这种‘中西结合’的思路,让非遗更有包容性。”
陈曦跟着周教授走进店里,和店主交流起来。店主得知他们来自中国,还在做非遗传承,兴奋地拿出自己珍藏的手工挂毯:“我去过中国,见过你们的苏绣和竹编,非常精美!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可以合作,把中国非遗元素融入欧洲手工艺品,再一起销售。”这个提议让陈曦眼前一亮,立刻和林砚舟商量:“回去后可以启动‘中欧非遗合作计划’,先从挂毯、陶瓷等品类入手,实现文化互鉴。”
沈亦舟则在小镇的广场上,和当地的街头艺人聊了起来。艺人擅长用彩绳编织小动物,沈亦舟便向他展示了自己手机里的竹编作品——有竹编的茶杯垫、小篮子、赛车模型。艺人看后连连称赞,当场用彩绳编了一个小小的竹篮造型,送给沈亦舟:“这是我向中国竹编致敬的作品,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向你们学习。”
苏医生和赵村长则在小镇的市集上,买了些当地的手工食材——有薰衣草味的蜂蜜、手工制作的果酱、新鲜的橄榄油。“这些食材可以带回去,给传承人和孩子们尝尝,也能给咱们的‘非遗美食’项目找些灵感。”赵村长笑着说,“比如用薰衣草蜂蜜搭配咱们的糯米糕,做‘非遗甜点’,肯定受欢迎。”
第三站:乡村民宿的“温馨日常”
旅行的最后三天,六人住进了一家乡村民宿。民宿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家里布置得温馨又雅致,客厅的墙上挂着手工刺绣的装饰画,餐桌上摆放着手工陶瓷餐具。每天清晨,赵村长都会和民宿主人一起去菜园摘菜,学习当地的蔬菜种植方法;苏医生则会和女主人一起煮早餐,交流养生心得,还教她用中国的草药煮茶;周教授则在民宿的院子里,和男主人一起下棋,听他讲当地的历史文化;林砚舟和沈亦舟则会趁着清晨的凉爽,去周边的乡村散步,寻找非遗灵感;陈曦则会在客厅里,整理这些天的照片和笔记,把大家的想法汇总起来,为后续的非遗项目做准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