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的城》斩获金鸡百花电影节两项大奖的庆功宴刚落幕,国际顶级时尚品牌“澜庭”的亚太区总裁就通过张总递来合作意向——希望与手作公益联手,打造“非遗+高定”联名系列,登陆巴黎时装周。当陈曦拿着烫金的合作邀请函,在传承馆的会议室里展开时,“忠犬联盟”的伙伴们眼神里满是惊喜与期待:“这可是让非遗走进国际时尚圈的绝佳机会!”
陈曦指尖划过邀请函上“以东方非遗,定义全球时尚”的字样,语气坚定:“之前我们让非遗走进了赛车、电竞、影视,现在,该让世界看到中国非遗在时尚舞台上的光彩了。这次合作,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要让蜀绣、竹编这些老手艺,成为高定设计的核心灵魂。”
第一步:对接时尚圈,摸清行业规则
要进军时尚圈,首先要打破“非遗=传统=老气”的刻板印象,摸清高定行业的审美逻辑与运作规则。林砚舟主动承担起“对接统筹”的重任,带着设计团队多次飞往上海,与“澜庭”的设计总监团队深度沟通。
“澜庭”的设计总监是国际知名设计师马克,起初对非遗元素的运用仍有顾虑:“高定追求的是‘高级感’与‘先锋性’,非遗技艺过于传统,会不会显得厚重、过时?”林砚舟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带来了手作公益的“非遗创新样品”——用蜀绣“虚实针”绣制的渐变丝巾,竹编与金属结合的极简耳饰,扎染与真丝碰撞的连衣裙。
当马克触摸到蜀绣丝巾上细腻的针脚,看到竹编耳饰的现代造型时,眼中的顾虑渐渐消散:“原来非遗可以这么时尚!我之前对中国非遗的认知太局限了。”林砚舟趁机补充:“非遗的核心是‘匠心’与‘文化’,我们可以把蜀绣的针法、竹编的肌理,与澜庭的现代剪裁、先锋理念结合,打造既有东方底蕴,又符合全球审美的高定系列。”
沟通中,团队还摸清了高定行业的核心要求:一是“独特性”,每一件作品都要有不可复制的手工价值;二是“故事性”,设计要能传递文化内涵,引发情感共鸣;三是“实用性”,高定不仅是秀场展品,还要具备穿搭可能性。“这些要求,恰恰是非遗的优势所在。”林砚舟在复盘会上说,“我们的传承人能做出独一无二的手作,每门技艺背后都有千年故事,只要找对结合点,一定能打动时尚圈。”
第二步:技艺融合,让非遗成为设计核心
确定合作方向后,周教授牵头成立“非遗技艺融合小组”,负责把关非遗元素的运用,确保“守正创新”——既保留技艺精髓,又符合时尚审美。
马克团队提出“以‘四季’为主题,打造四组高定系列”:春之“竹影”、夏之“绣光”、秋之“染韵”、冬之“编暖”。周教授针对每组主题,匹配对应的非遗技艺,并提出具体融合方案:“春之‘竹影’,可以用竹编的‘疏编’技法,编织真丝面料,打造通透飘逸的裙摆,再用细竹丝做装饰,模拟竹叶的灵动;夏之‘绣光’,用蜀绣‘打籽绣’‘滚针绣’结合荧光绣线,在真丝礼服上绣出星空渐变,既有手工温度,又具视觉冲击力。”
为了让设计师们直观感受非遗技艺,陈曦特意邀请李阿婆等传承人,在“澜庭”的上海工作室开设“非遗体验课”。李阿婆现场演示蜀绣的“打籽绣”,指尖翻飞间,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籽点”跃然真丝之上,马克团队看得连连惊叹:“这是机器永远无法复制的质感!”传承人还与设计师们一对一沟通,根据高定的剪裁需求,调整技艺的呈现方式——比如将竹编的“螺旋编”缩小比例,用于高定礼服的领口装饰;将扎染的“夹染”工艺改良,做出更规则的几何图案,适配现代设计。
过程中也遇到过分歧:马克团队为了“视觉效果”,提议用机器复刻部分蜀绣纹样,被周教授坚决拒绝:“高定的价值在于‘手工’与‘独特’,机器绣品没有灵魂,也辜负了非遗的匠心。我们可以调整设计,减少复杂纹样的数量,但必须保证每一处非遗元素都是手工制作。”最终,马克团队被这份坚持打动,同意按照“全手工非遗核心”的原则推进设计。
第三步:资源联动,打造全链条支持
沈亦舟则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为这次跨界合作争取到多方支持,打造“设计+制作+宣发”的全链条保障。
? 制作支持:联系国内顶级的真丝、羊绒供应商,为非遗高定提供优质面料,同时协调手作公益的传承人团队,成立“高定制作工坊”,专门负责非遗部分的手工制作。“澜庭”提供的面料都是高精密真丝、稀缺羊绒,传承人需要重新适应面料特性——比如在真丝上绣蜀绣,针脚要更轻柔,避免面料破损;用竹编搭配羊绒,要控制竹丝的硬度,确保穿着舒适。沈亦舟特意安排传承人提前进行“面料适配训练”,还邀请服装工艺师现场指导,确保制作质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