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承”站稳行业脚跟后,陈曦终于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褪去“品牌创始人”“跨界领航者”的光环,她的日常在“科技宅”与“时尚女王”之间自由切换——既能窝在传承馆的工作室里,和代码、设计图、智能样品为伴;也能盛装出席国际时尚晚宴,凭借非遗元素穿搭惊艳全场。而“忠犬联盟”的伙伴们,早已习惯了她的“双面生活”,甚至成了她日常里最默契的“助攻”,让忙碌的日子里满是烟火气与小甜蜜。
日常模式一:科技宅的沉浸式研发
每逢周末,陈曦最喜欢的去处,不是繁华商圈,而是传承馆二楼的“科技非遗实验室”。这里既是她的“秘密基地”,也是“忠犬联盟”的“周末聚集地”,常常上演着“一边搞研发,一边享生活”的温馨画面。
实验室里,摆放着最新的AI设计终端、智能硬件原型、VR设备,墙角的竹编书架上堆满了科技书籍和非遗古籍,桌上还放着苏医生特意准备的养生茶和赵村长带来的乡村小零食。陈曦穿着简单的棉麻衬衫、牛仔裤,头发随意束成马尾,脸上素面朝天,完全没了时尚晚宴上的精致,专注地盯着屏幕上的AI设计界面,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这个竹编纹理的AI生成逻辑还是有点问题,不够自然。”陈曦皱着眉头,转头看向坐在旁边的林砚舟。林砚舟正在调试智能竹编灯的传感器,闻言立刻放下手里的工具,凑过来一起查看:“可能是训练数据里手工竹编的肌理样本不够,我让技术团队补充一批赵村长他们的编织视频,重新训练模型。”
沈亦舟则戴着VR设备,在虚拟非遗工坊里体验新开发的“竹编教学模块”,时不时发出惊叹:“这个触感模拟太真实了!陈曦,你快试试,仿佛真的在拿竹丝编织。”陈曦笑着接过VR设备,戴上后瞬间“进入”虚拟工坊,虚拟的赵村长正在手把手教她编织基础纹理,动作细节栩栩如生。
周教授坐在角落的书桌前,戴着老花镜,一边翻阅非遗古籍,一边为AI设计系统补充文化标注:“这个唐代的‘缠枝莲’纹样,要注明它在当时多用于贵族服饰,配色以红、金为主,不能让AI乱改文化内涵。”
赵村长则带着村里的传承人,送来刚编织好的竹编样品,顺便给大家露一手“乡村厨艺”——在实验室的小厨房里,用简单的厨具煮了一锅腊肉饭,香气弥漫整个房间。“大家忙了一上午,垫垫肚子再干活!”赵村长端着腊肉饭走进来,陈曦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拿起碗筷尝了一口:“还是赵村长做的饭香,比外面的大餐好吃多了!”
这样的周末研发时光,没有KPI的压力,没有商业的纷争,只有对非遗科技的热爱和伙伴间的默契。陈曦会为一个技术突破欢呼雀跃,也会为一个难题愁眉不展,而“忠犬联盟”的伙伴们,始终在她身边,一起出谋划策、分享美食,让枯燥的研发过程变得温暖而甜蜜。
日常模式二:时尚女王的惊艳亮相
一旦有重要的时尚活动或国际会议,陈曦就会立刻切换“时尚女王”模式,从“科技宅”变身“焦点人物”,而“忠犬联盟”的伙伴们,会成为她最专业的“造型团队”,为她打造独一无二的非遗时尚造型。
即将出席米兰时尚周的前夜,传承馆的工作室里灯火通明。陈曦站在穿衣镜前,试穿“曦·承”最新款的“蜀绣渐变礼服”,礼服采用真丝面料,用“虚实针”绣出从浅紫到深粉的渐变纹样,灵感源自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田,裙摆处还点缀着细竹丝编织的装饰,既高级又有非遗特色。
“领口的蜀绣纹样可以再调整一下,稍微往左边移一点,更对称。”周教授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礼服的细节,作为“文化总顾问”,他对每一处非遗元素的呈现都要求严格。李阿婆则在一旁,拿着绣花针,根据周教授的建议,现场微调领口的纹样,动作娴熟而精准。
林砚舟则在旁边核对礼服的配饰清单:“竹编手包、蜀绣耳环、植物染丝巾,都已经准备好,材质和礼服的面料完全适配,不会磨损真丝。”他做事向来细致,连配饰的重量、尺寸都反复确认过,确保陈曦佩戴舒适。
沈亦舟拿着手机,对着陈曦拍照,一边拍一边点评:“这个角度最好看,能突出裙摆的渐变和竹编装饰,回头我把照片发给时尚媒体,提前预热一下。”他还特意为陈曦设计了“红毯路线”,哪里停留拍照、哪里接受采访,都规划得一清二楚。
苏医生则递过来一双舒适的高跟鞋和一双平底鞋:“红毯上穿高跟鞋,结束后赶紧换上平底鞋,别累着脚。”还不忘叮嘱:“国外天气干燥,记得带上保湿喷雾和我给你准备的养生茶包,照顾好自己。”
在伙伴们的共同“助攻”下,陈曦的米兰时尚周造型惊艳全场。当她身着蜀绣渐变礼服,搭配竹编手包和蜀绣耳环,走上红毯时,现场闪光灯不断,国际时尚媒体纷纷称赞:“这是来自中国的非遗美学,既传统又现代,太迷人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