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的阳光刚洒进传承馆,庭院里就已充满生机——扎染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晃动,竹编果盘里摆满了新鲜水果,烧烤架旁飘来淡淡的木炭香,苏医生和赵村长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林砚舟核对物资的认真模样、沈亦舟调试音响的欢快动作,让这场期待已久的家庭聚会,在热闹又温馨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上午十点,大家陆续到场。陈曦穿着浅色棉麻连衣裙,手里提着给大家带的小礼物;周教授身着舒适的中山装,由林砚舟搀扶着慢慢走进庭院;沈亦舟则早早换上了休闲T恤和短裤,热情地迎接着每一个人,嘴里还哼着轻快的歌。“快来坐!苏医生泡了养生茶,先喝点润润嗓子!”沈亦舟拉着陈曦的手,把她引到庭院的藤椅上。
签到互动:初见的欢喜与熟络
签到区设在庭院入口,林砚舟早已备好定制的竹编小礼品袋,里面装着花露水、迷你风扇、纸巾和一枚小巧的蜀绣书签。“周教授,这是给您的,风扇是静音的,不会影响您休息。”林砚舟接过周教授的外套,细心地挂在衣架上,又递上一杯温度适宜的养生茶。
苏医生则在一旁为每个人做简单的健康问候:“陈曦,最近熬夜少了吗?看你气色比上次好多了。”“沈亦舟,肠胃最近没不舒服吧?今天的菜都避开了你忌口的香菜。”一句句贴心的询问,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温暖。
大家拿着礼品袋,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陈曦和周教授坐在躺椅上,聊着最近非遗数字化的进展;沈亦舟拉着林砚舟,兴奋地展示着自己为聚会准备的拍照道具;赵村长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刚切好的西瓜,笑着招呼大家:“快来尝尝,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甜着呢!”
庭院里的AR互动设备已经调试完毕,沈亦舟拉着大家体验简易的非遗小游戏——扫描竹编挂件,就能在手机上看到对应的非遗故事。“太神奇了!这个竹编小筐背后还有这么多讲究。”陈曦看着手机屏幕,忍不住赞叹。周教授也饶有兴致地体验着,时不时点头:“用这种方式传播非遗知识,年轻人肯定喜欢。”
午餐时光:烟火气里的欢声笑语
中午十二点,午餐准时开席。两大桌饭菜摆满了庭院的石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清炖土鸡汤色清亮,腊肉炒蒜苗香气浓郁,清蒸鱼鲜嫩可口,还有苏医生特意炖的清肝明目汤,每一道菜都让人垂涎欲滴。
“大家别客气,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多吃点!”赵村长拿起公筷,给周教授夹了一块软烂的鸡肉,又给陈曦盛了一碗汤。苏医生则提醒大家:“先喝点汤垫垫肚子,烧烤晚上再吃,别一次吃太多油腻的。”
餐桌上,欢声笑语不断。沈亦舟分享着自己上次旅行时的糗事:“我在山里迷路了,最后还是靠着当地人教的辨别竹编纹样的方法,找到了正确的路,没想到非遗还能救命!”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周教授笑着说:“非遗不仅是文化,更是生活的智慧。”
林砚舟则说起自己最近尝试做竹编的经历:“跟着赵村长学编小筐,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难着呢,编坏了好几个才成功。”赵村长接过话茬:“手艺都是练出来的,下次聚会我教你编个复杂点的,保证你学会。”
陈曦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她举起茶杯:“今天能和大家这样坐在一起吃顿饭,真的太开心了。谢谢苏医生和赵村长做的美味饭菜,谢谢林砚舟和沈亦舟的细心筹备,也谢谢周教授一直以来的指导。敬我们的情谊,敬非遗!”
“干杯!”大家纷纷举起杯子,碰杯声清脆悦耳。庭院里的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烟火气中满是浓浓的情谊。
非遗互动:趣味中藏着默契
下午两点,非遗互动游戏正式开始。周教授坐在中间,手里拿着游戏道具,笑着宣布规则:“第一个游戏是‘非遗纹样猜猜猜’,我出示图片,大家举手抢答,答对的奖励一枚蜀绣挂件。”
第一张图片是蜀绣中的“宝相花”纹样,沈亦舟立刻举手:“我知道!这是宝相花,寓意吉祥如意!”周教授点点头:“答对了!奖励你一枚太阳花蜀绣挂件。”沈亦舟得意地接过挂件,戴在衣服上,引来大家的笑声。
接下来的几张图片,林砚舟和陈曦也纷纷抢答成功,各自获得了心仪的奖品。轮到一张竹编纹样图片时,大家都愣住了,周教授笑着提示:“这种纹样常用于竹编筐篮,是‘螺旋编’的一种变体。”赵村长举手回答:“是‘盘绕编’!以前村里编收纳筐常用这种纹样。”“答对了!赵村长果然是行家。”周教授把奖品递给赵村长,大家纷纷鼓掌。
第二个游戏是“简易竹编DIY”。周教授和赵村长手把手地教大家编竹编小挂件,沈亦舟手忙脚乱,编出来的挂件歪歪扭扭,还不忘自嘲:“看来我真的没有手工天赋,这个挂件只能自己留着当纪念了。”林砚舟则学得十分认真,编出来的挂件工整漂亮,还主动帮助身边的陈曦:“这里要把竹丝拉紧一点,不然容易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