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场心愿陪伴之旅落幕,“忠犬联盟”的伙伴们正围坐在传承馆的庭院里,分享着这段时光的感动与收获时,陈曦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一道温和的系统提示音:“检测到宿主已圆满完成‘陪伴忠犬达成心愿’系列任务,所有伙伴好感度均突破峰值,触发终极奖励——家庭专属空间兑换权。”
紧接着,一个虚拟面板出现在她眼前:【奖励名称】家庭专属空间兑换权;【兑换说明】可在任意合规地块,兑换一处面积5000㎡的专属空间,支持自定义设计,适配居住、办公、非遗展示、公益活动等多重功能,空间内配备智能管理系统与基础配套设施,终身免维护;【兑换时限】30个自然日;【附加权益】赠送非遗主题定制装修基金1亿元,支持邀请全球顶尖设计师团队参与设计。
陈曦愣了几秒,随即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她没有立刻告知大家,而是悄悄记下奖励详情,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温暖的构想——这处专属空间,不该是她一个人的私产,而应是“忠犬联盟”所有人的“家”,一个集居住、办公、非遗传承、公益互动于一体的专属天地。
选址定调:依山傍水,藏着烟火与诗意
陈曦第一时间召集伙伴们开会,分享了这份意外之喜。“真的有这样的好事?”沈亦舟眼睛瞪得溜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林砚舟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这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终于有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了;苏医生温和地说:“只要大家在一起,哪里都是家;赵村长憨厚地笑着:“能有一个专门展示非遗手艺、举办公益活动的地方,太好了。”
经过反复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将专属空间选址在京郊的一处依山傍水之地——这里距离市区不远,交通便利,又有青山绿水环绕,远离城市的喧嚣,非常适合静心做非遗传承与公益事业。地块敲定后,陈曦启动兑换权限,虚拟面板瞬间生效,地块范围内的各项手续自动办结,只待开工建设。
接下来是定调设计理念。大家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我希望有一个大大的非遗展示厅,能陈列我们收集的非遗珍品与传承人作品;”林砚舟说;沈亦舟立刻接话:“还要有一个多功能活动厅,能举办公益讲座、非遗体验、团队聚会;”苏医生补充道:“需要一个专业的健康角,再留一块空地做菜园,种点有机蔬菜,大家能吃到新鲜的食材;”赵村长笑着说:“我想弄一个非遗工坊,能让传承人们来这里交流创作,也能教孩子们做手工。”
陈曦认真记下每个人的想法,最终确定设计主题为“非遗·家·公益”——既要满足大家的居住与办公需求,又要融入非遗元素,还要具备公益互动功能,让这里成为“忠犬联盟”的心灵港湾,也成为非遗传承与公益事业的新阵地。
匠心设计: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彼此的心意
陈曦邀请了全球顶尖的建筑设计团队与非遗专家共同参与设计,将伙伴们的想法一一融入其中,让每一处空间都充满温度与意义。
整体布局:功能分区,动静相宜
专属空间整体采用中式庭院风格,白墙黛瓦,飞檐翘角,与周围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内部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连通:
? 居住生活区:位于庭院北侧,是一栋两层的中式小楼,共有8间卧室,每间卧室都根据主人的喜好与需求定制设计——林砚舟的房间带有独立书房与办公区,书架直达屋顶,预留了大量藏书空间;沈亦舟的房间带有影音室与休闲区,墙面装饰着他收集的非遗老海报;苏医生的房间带有小型健康监测区,配备基础的健康设备;赵村长的房间带有小露台,能看到庭院的菜园与山水风光;陈曦的房间则带有一个小画室,能让她在闲暇时创作非遗主题画作。每间卧室都配有独立卫浴与衣帽间,装修风格统一采用原木与棉麻材质,温馨而舒适。
? 非遗展示区:位于庭院中央,是整个空间的核心区域。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常设展厅,陈列着濒危非遗数字化图谱、老艺人的手工珍品、年轻传承人的创业产品、乡村孩子的非遗手工作品,每一件展品都附有二维码,扫码即可了解背后的公益故事;二层为临时展厅,用于举办专题非遗展、公益成果展。展厅的墙面采用竹编装饰,地面铺设扎染地毯,展柜采用彝族漆器工艺,处处融入非遗元素。
? 公益互动区:位于庭院东侧,包括一个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活动厅、4间公益教室、1个非遗体验工坊。多功能活动厅可用于举办公益讲座、慈善拍卖、非遗表演等活动,配备专业的音响、灯光与直播设备;公益教室用于开展非遗公益课堂、志愿者培训;非遗体验工坊分为竹编、扎染、蜀绣、漆器等多个区域,配备齐全的工具与材料,能让传承人与游客、孩子们一起体验非遗手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