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周末,专属空间的庭院刚被晨露打湿,沈亦舟就举着手机冲进院子,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兴奋:“陈曦姐,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苏星然说要陪咱们去看非遗主题画展,晚上还能一起去听融合非遗元素的跨界音乐会!”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让庭院热闹起来。苏星然作为顶流艺人,不仅自带巨大流量,更在非遗公益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跨界经验。陈曦惊喜地接过沈亦舟递来的消息,笑着说:“这可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既能借鉴艺术表达,还能聊聊后续合作,咱们好好准备下。”当天上午,六人便和苏星然汇合,开启了这场充满艺术气息的行程。
非遗主题画展:在笔触间悟传统与创新
非遗主题画展设在市中心的当代美术馆,刚走进展馆大门,一幅巨型画作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画布上,蜀绣的针脚纹理被画家以油画笔触还原,竹编的经纬交错与水墨的晕染相互交织,传统非遗元素与现代绘画技巧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苏星然穿着简约的米色风衣,一进门就被身边的观众认了出来,她温和地笑着点头示意,随后便专注地和大家讨论起展品。“这幅《绣色》我之前在画册上见过,没想到实物这么震撼。”她指着画作中渐变的色彩,“画家把蜀绣的晕针技法用油画颜料表现出来,既保留了非遗的细腻,又有油画的厚重感,这种转化思路太值得咱们学习了。”
林砚舟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一边看一边分析:“你看这里的色彩搭配,朱红与墨黑的比例刚好,既呼应了漆器的经典色系,又不会显得沉闷,我之后设计文创配色可以参考这个思路。”他还特意拍下画作细节,打算回去后和美妆品牌对接,尝试将这种色彩运用到新款口红的研发中。
赵村长则对一幅竹编主题的抽象画格外着迷。画作没有具象描绘竹编器物,而是用线条的疏密变化勾勒出竹编的韵律。“以前我总想着把竹编做得规整实用,现在才发现,打破形态也能传递竹编的美。”他激动地和苏星然分享,“我想试着用竹丝做一幅类似的装饰画,挂在亲子乐园的体验区,肯定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苏星然连连赞同,还主动提出可以在社交平台帮他宣传新作品。
展厅深处,一组非遗纹样系列版画前围满了观众。版画将苗族银饰纹、彝族云纹等拆解重组,搭配几何图形,充满了现代设计感。沈亦舟拿着相机不停拍摄,嘴里念叨着:“这个排版太适合做直播背景了!下次非遗鉴赏专场直播,我就用这种风格布置直播间。”苏星然凑过来补充:“还可以做成互动环节,让观众在直播间里拼接纹样,增加参与感。”两人越聊越投机,当场就敲定了几个直播创意。
苏医生则注意到画展的导览手册设计得格外精巧,手册封面用压纹工艺复刻了竹编纹理,内页穿插着非遗技艺的小科普。“这种形式很适合咱们的非遗体验项目。”他和陈曦说道,“以后亲子乐园的体验活动,可以做类似的小手册,孩子们做完手作后,能通过手册了解背后的艺术知识,还能收藏。”陈曦点点头,当场拍下手册样式,打算后续推进制作。
逛到中途,画展策展人特意过来和苏星然打招呼,得知她身边的六人是“曦·承非遗”基金会的核心团队,立刻热情地邀请大家参观后台的创作工作室。工作室里,画家正在修改一幅竹编主题的草稿,桌上散落着竹编样品和色彩小样。策展人介绍:“这些画家为了画好非遗主题,特意去大凉山待了三个月,跟着传承人学习竹编、漆器工艺,才形成了现在的创作风格。”这话让赵村长十分感动,他拉着画家的手说:“以后你们要是想体验竹编,随时来我这,我亲自教你们。”
午后茶话:在交流中碰出合作新火花
画展参观结束后,众人来到美术馆旁的咖啡馆小憩。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桌面上,伴着浓郁的咖啡香,大家围绕画展的收获展开了更深入的交流,苏星然更是抛出了多个极具价值的合作提议。
“我最近接到一个高端时尚杂志的邀约,要拍一组非遗主题的封面大片。”苏星然搅拌着咖啡,眼神明亮,“我想邀请你们的传承人参与拍摄,模特穿着融合非遗纹样的服装,身边搭配你们的竹编摆件、漆器饰品,既能展示非遗之美,又能提升品牌的曝光度。”
陈曦闻言眼睛一亮:“这太好了!我们可以让李姐带着蜀绣饰品,阿普准备几款小巧的漆器摆件,保证和造型完美搭配。”林砚舟补充道:“我可以提前和造型师对接,根据服装风格调整非遗饰品的纹样和配色,确保整体协调。”
沈亦舟则立刻想到了后续传播:“拍摄时我可以全程跟拍花絮,剪辑成短视频在平台发布,再开启直播让网友互动,提前预热杂志发售。”苏星然笑着点头:“我还可以在拍摄现场和传承人一起做简单的手作,让粉丝看到非遗的创作过程,增强传播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