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满山间村落,“忠犬联盟”解决难题的行动还在继续,而来自帮扶对象的致谢,已如春雨般悄然降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贵重的礼物,一句真诚的道谢、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件亲手制作的手作、一封字迹稚嫩的书信,都承载着最纯粹的感恩,成为走访路上最动人的风景,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
竹编工坊:一场“团圆宴”,道不尽的感恩
贵州坪寨村的非遗扶贫工坊里,王大姐带着村民们忙前忙后,一场特殊的“团圆宴”正在筹备。餐桌上,摆满了村民们亲手做的家常菜——竹编笼蒸鸡、酸汤鱼、腊肉炒蕨菜、清炒时蔬,还有用新设计的竹编野餐篮盛放的水果点心。“陈总、赵师傅,你们帮我们解决了这么多难题,今天一定要尝尝我们的家常菜,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王大姐笑着说,眼里满是真诚。
开宴前,王大姐拿起话筒,声音有些哽咽:“以前我是个只能在家带孩子、靠丈夫打工养家的留守妈妈,每天都在担心和思念中度过。是‘曦·承非遗’给了我们工坊,给了我们赚钱的机会,让我丈夫能回家团圆,让我们一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她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们不仅给我们送技术、送订单,还帮孩子们解决上学的通勤难题,帮我们打通销售渠道。你们就是我们的大恩人!”
话音刚落,村民们纷纷站起来,举起手中的酒杯:“谢谢你们!”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在工坊里回荡。张强,那个曾经在外打工的年轻小伙,走到陈曦面前,激动地说:“陈姐,以前我在外地打工,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现在我不仅能在家门口赚钱,还能陪着父母和孩子。这一切都是你们给的,以后我一定好好做手艺,不辜负你们的帮助!”
席间,村民们轮流给团队成员夹菜、敬酒,分享着自己的生活变化。“我现在每月能赚5000多块,给孩子报了兴趣班,还买了新衣服!”“我用分红的钱盖了新房,年底就能搬进去住了!”“我女儿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以后再也不用走两小时山路上学了,多亏了林老师设计的竹编书包!”
宴会上,村民们还为团队表演了自编自导的竹编舞,舞者穿着绣着竹纹的服饰,手里拿着竹编道具,舞姿优美、充满活力。沈亦舟用镜头记录下这温暖的瞬间,直播间里满是感动的留言:“太温馨了!这才是最真挚的感恩!”“为‘曦·承非遗’点赞,你们用行动温暖了整个村庄!”
临走时,村民们给团队送上了亲手编织的竹编礼盒,里面装着竹编小夜灯、竹编收纳盒、竹编平安扣,每个作品上都刻着“感恩”二字。“这些都是我们亲手编的,希望你们能喜欢,也希望你们常回来看看!”王大姐握着陈曦的手,不舍地说道。
特殊教育学校:一份“手作礼”,藏着纯粹的爱
云南大理的特殊教育学校里,孩子们听说团队要走,早早地就准备好了礼物。他们围在团队成员身边,小心翼翼地递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手作,眼里满是期待与不舍。
小敏,那个曾经患有轻度自闭症、不愿与人交流的小女孩,捧着一个竹编蝴蝶,轻轻放在陈曦手里:“陈姐姐,这是我编的,送给你。谢谢你来看我,谢谢你教我编竹编,我现在很开心,也有很多朋友了。”她的声音虽然不大,却格外清晰,脸上露出了羞涩而真诚的笑容。
另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漆器小摆件,走到林砚舟面前:“林老师,这是我画的,上面有你教我的云纹。谢谢你给我们设计的手作材料包,很好玩,也很安全。我以后想当一名设计师,像你一样厉害!”林砚舟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你很有天赋,只要坚持,一定能实现梦想!”
孩子们还为团队表演了一首合唱歌曲《感恩的心》,虽然歌词有些模糊,节奏也不够整齐,但每个孩子都认真投入,眼里闪烁着泪光。“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歌声回荡在校园里,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热泪盈眶。
校长走到陈曦身边,感慨道:“谢谢你们为孩子们做的一切!非遗疗愈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手艺,更让他们打开了心扉、找到了自信。现在很多孩子都能主动与人交流,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有的孩子的作品还能在线上售卖,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她递上一本厚厚的相册,“这是孩子们的成长记录,里面有他们学习非遗手作的瞬间,有他们的作品,还有他们的笑脸,送给你们做纪念。”
苏医生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满是欣慰:“看到孩子们这么开心、这么自信,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以后我们会常来看你们,还会给你们带来更多新的手作材料和课程。”
临走时,孩子们拉着团队成员的衣角,不舍地说:“陈姐姐、赵爷爷、林老师、苏医生、沈哥哥、周爷爷,你们一定要再来呀!我们会继续做手作,等你们来检查!”陈曦点点头,眼眶泛红:“我们一定会常来,你们要好好加油,做最棒的自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