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光芒》上映半年后,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公益影视盛典在京举行。当主持人念出“年度最佳公益电影——《指尖的光芒》”时,国家大剧院的颁奖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陈曦带领“忠犬联盟”全员、影视主创团队,以及王大姐、小敏等5位帮扶对象代表共同登台领奖,手中沉甸甸的奖杯,不仅是对电影艺术价值的认可,更是对“非遗+公益”模式的最高褒奖,实至名归。
荣耀时刻:帮扶对象同台领奖,光芒属于每一个人
本次公益影视盛典以“光影铸魂,公益同行”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优秀的公益影视作品、主创团队和公益人士。《指尖的光芒》凭借在非遗传播、公益落地、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了“年度最佳公益电影”“年度最具影响力公益作品”“年度公益人物(集体)”三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赢家。
颁发“年度最佳公益电影”奖项时,颁奖嘉宾——国内知名公益组织负责人李娟女士走上舞台,语气真挚:“《指尖的光芒》是一部用真实打动人心、用行动践行公益的佳作。它没有华丽的特效,却用平凡人的故事传递出最温暖的力量;它没有高额的商业回报,却将16.8亿元票房全额捐赠公益,让无数人通过非遗改变生活。这部电影的成功,是公益影视的胜利,更是文化传承与公益帮扶的双赢。”
当陈曦、周教授、江澈、苏晚等主创与王大姐、小敏、李阿公等帮扶对象一起走上领奖台时,现场掌声再次响起。王大姐穿着自己编织的竹纹外套,手里紧紧攥着奖杯,激动得声音哽咽:“没想到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故事,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这个奖杯,属于每一个坚守非遗的匠人,属于每一个被非遗改变的人,更属于每一个支持公益的观众。”
小敏捧着奖杯,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谢谢电影让更多人认识我,谢谢大家喜欢非遗手作。这个奖杯,会激励我继续编竹编,做更多好看的作品。”李阿公则语重心长地说:“这个奖项是对非遗传承的肯定,我会带着年轻徒弟们,好好把老手艺传下去,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陈曦作为代表发言,她看着身边的伙伴们和帮扶对象,眼中满是感动与坚定:“这个奖杯,不是我们某个人的荣誉,而是属于所有为非遗公益事业付出的人——坚守手艺的传承人、勇敢追梦的帮扶对象、零片酬加盟的演员、默默支持的观众。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荣誉与责任,继续推进非遗公益事业,让光影的力量持续照亮公益之路。”
获奖理由:真实为基,公益为魂,影响深远
《指尖的光芒》获得三项大奖,并非偶然。盛典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精准概括了电影的核心价值与社会意义:
年度最佳公益电影
“影片以‘非遗+公益’为核心,通过三条真实的故事线,生动展现了非遗在乡村振兴、心灵治愈、文化传承中的多元价值。叙事朴实无华却直击人心,演员表演真挚自然,将平凡人的坚守与成长、公益的温暖与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不刻意煽情、不消费苦难,以真实为基、以温暖为翼,让观众在感动中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主动参与公益,实现了公益传播的最佳效果。”
年度最具影响力公益作品
“影片上映后,票房达23.6亿元,全额捐赠16.8亿元用于非遗公益项目,带动55个非遗扶贫工坊落地,惠及8万多名特殊儿童和困境群众,培养500名年轻传承人,形成了‘观影-感动-行动-受益’的完整公益闭环。影片相关话题全网阅读量超50亿,引发全民关注非遗公益热潮,推动‘非遗+公益’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社会影响力深远,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全新范式。”
年度公益人物(集体)——“忠犬联盟”
“‘忠犬联盟’团队坚守非遗传承与公益帮扶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长久陪伴与守护’的承诺。他们打造‘非遗+科技+公益’的创新模式,让非遗从博物馆走向生活,让公益从口号变为现实。他们全程参与电影创作,确保故事真实还原;电影上映后,持续推进公益项目落地,建立‘非遗帮扶基金’长效机制,用匠心守护非遗,用爱心传递温暖,是公益事业的坚定践行者与推动者。”
这些获奖理由,不仅是对电影的肯定,更是对“忠犬联盟”多年来坚守非遗公益事业的认可。正如组委会评价:“《指尖的光芒》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不仅在于电影本身的艺术魅力,更在于背后有一群真正热爱非遗、践行公益的人。他们用行动证明,平凡人也能通过坚守与努力,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反响持续:荣誉加持,公益再启新程
获奖消息公布后,全网再次掀起“非遗公益热”。#指尖的光芒公益影视奖大满贯# #非遗公益实至名归# 等话题冲上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祝贺:“恭喜《指尖的光芒》!这个奖太实至名归了!”“用真实故事做公益,用全部票房做慈善,这样的电影值得所有荣誉!”“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让公益被更多人看见,让非遗被更多人热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