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市的热闹还没完全褪去,“忠犬联盟”的成员们又被村民们热情邀请——体验一把田间地头的农活。“整天忙着平台运营、产品设计,你们也该歇歇,感受下种地的乐趣!”坪寨村的竹农张大哥扛着锄头,笑着发出邀约。难得远离屏幕与会议,众人欣然应允,换上轻便的旧衣裳、套上胶鞋,跟着村民们走进了充满生机的田野,开启了一场充满汗水与欢笑的农活体验之旅。
清晨下田:采摘新鲜蔬果
天刚蒙蒙亮,带着露珠的田野就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众人跟着张大哥来到蔬菜大棚,里面种满了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绿油油、红彤彤的蔬果挂满枝头,看着就让人满心欢喜。“今天咱们的任务是采摘黄瓜和番茄,摘的时候要轻拿轻放,别碰掉了上面的露珠,这样才新鲜!”张大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采摘技巧。
陈曦学着张大哥的样子,踮起脚尖,伸手握住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轻轻一拧,黄瓜就应声摘下。“哇,好新鲜!”她看着手中带着露珠的黄瓜,忍不住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口中散开,带着淡淡的清香。“刚摘的黄瓜就是不一样,比超市买的甜多了!”
沈亦舟则对红彤彤的番茄情有独钟,他穿梭在番茄架之间,专挑又大又红的番茄摘。“这个大!这个更大!”他一手一个番茄,笑得合不拢嘴,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篮子。“沈老师,你摘的番茄都快堆成小山了!”村民们看着他满满的收获,忍不住打趣道。沈亦舟擦了擦额头的汗:“这么新鲜的番茄,多摘点回去,既能生吃,又能做番茄炒蛋,多好!”
周教授虽然年纪大了,但干劲十足。他慢慢穿梭在蔬菜架之间,仔细挑选着成熟的黄瓜,动作轻柔,生怕碰坏了娇嫩的蔬果。“种地真是个细致活,每一根黄瓜、每一个番茄都离不开村民们的精心照料。”周教授一边采摘,一边感慨道,“以前只知道吃菜,不知道种菜这么辛苦,以后更要珍惜粮食了。”
苏医生则被大棚里的小蜜蜂吸引了,它们在花丛中飞舞,忙着采蜜授粉。“这些小蜜蜂是蔬菜的‘好朋友’,有了它们,番茄和黄瓜才能长得这么好。”村民李大妈笑着说。苏医生点点头:“原来种菜还有这么多学问,真是长见识了!”
一个小时下来,众人的篮子都装满了新鲜的蔬果,虽然手上沾了泥土,额头上渗着汗水,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是我第一次摘菜,太有成就感了!”林砚舟举起手中的篮子,兴奋地说道。
上午劳作:挖红薯、剥玉米
采摘完蔬果,众人又跟着村民们来到了红薯地。地里的红薯藤长得郁郁葱葱,绿油油的叶子铺满了地面。“挖红薯可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要顺着藤的根部挖,别把红薯挖破了!”张大哥拿着锄头,示范着挖红薯的动作。他举起锄头,轻轻刨开红薯根部的泥土,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红薯就露了出来。
“我来试试!”沈亦舟迫不及待地抢过锄头,学着张大哥的样子挖了起来。可他力气没掌握好,一锄头下去,不仅没挖到红薯,还差点把红薯藤铲断了。“沈老师,力气要轻一点,顺着根部挖!”张大哥在一旁指导道。沈亦舟点点头,调整姿势,慢慢刨开泥土,果然,一个大大的红薯露了出来。“挖到了!挖到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把红薯从土里拔出来,像捧着宝贝一样。
陈曦则选择用小铲子挖红薯,她蹲在地上,顺着红薯藤的根部,一点点刨开泥土,动作轻柔又仔细。不一会儿,几个小巧玲珑的红薯就被她挖了出来。“陈妹妹,你挖的红薯真完整,一点都没破!”村民们纷纷称赞道。陈曦擦了擦脸上的泥土,笑着说:“挖红薯还挺有意思的,就像在寻宝一样!”
赵村长和周教授则一组,两人配合默契。赵村长用锄头刨开泥土,周教授则小心翼翼地把红薯从土里拔出来,再把泥土重新填好,以免影响其他红薯生长。“种地讲究互帮互助,就像我们做非遗公益一样,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赵村长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挖完红薯,众人又来到了玉米地。金黄的玉米棒挂满了枝头,像一个个饱满的金元宝。“剥玉米的时候,要先把玉米皮剥开,再把玉米须拔掉,注意别把玉米粒弄掉了!”村民李大妈示范着剥玉米的动作。
林砚舟拿起一个玉米棒,试着剥了起来。可玉米皮又厚又韧,他费了好大劲才剥开一点。“林老师,我来教你!”旁边的小朋友主动过来帮忙,“先找到玉米皮的缺口,顺着缺口往下剥,就容易多了!”在小朋友的指导下,林砚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剥得又快又好。“没想到剥玉米还有窍门,真是学到了!”他笑着说。
苏医生则喜欢上了玉米须,她把剥下来的玉米须收集起来:“玉米须可是好东西,晒干了泡茶喝,能清热降火。”村民们点点头:“苏医生说得对,我们平时也会用玉米须泡茶,效果可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