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韵非遗”获评国家级标杆案例后,品牌影响力从行业辐射至公众层面。为进一步传播绿色环保理念、深化品牌公益形象,同时为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募集更多资源,“忠犬联盟”接到了一项全新任务——策划并组织一场以“绿跑乡村·非遗同行”为主题的公益马拉松赛事。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体育+公益+非遗+绿色”的跨界融合实践,旨在通过全民参与的方式,让更多人走进乡村、感受绿色魅力、助力乡村振兴。
赛事策划:锚定“公益+体验”双核心
赛事策划初期,陈曦牵头组织团队召开了多场头脑风暴会议,明确了赛事的核心定位:“以公益为导向,以体验为亮点,让参与者在运动中感受绿色乡村之美,在互动中了解非遗文化,在奉献中助力乡村发展”。
赛事核心要素确定
? 赛事路线:结合乡村的绿色文旅资源,设计了10公里“绿色非遗体验跑”和5公里“亲子欢乐跑”两条路线。10公里路线串联起绿色种植基地、三大非遗工坊、山林步道等核心场景,让跑者在奔跑中沉浸式感受乡村的生态美景与非遗魅力;5公里亲子路线则以平坦的乡村公路和文化广场为主,适合家庭参与,沿途设置多个互动体验点。
? 公益属性:赛事报名费的50%将用于乡村绿色教育公益项目,包括建设乡村环保图书馆、开展非遗环保课堂、为乡村学校捐赠绿色教具等;剩余报名费将用于赛事组织和乡村文旅设施升级。同时,联合爱心企业设立“绿色非遗公益基金”,接受社会捐赠,所有善款使用情况将全程公开透明。
? 非遗融合:在赛事沿途设置6个非遗互动补给站,每个补给站对应一项非遗工艺——竹编站可体验迷你竹编挂件制作,羌绣站可绣制专属号码布装饰,漆艺站可在环保水杯上绘制简易纹样。终点设置非遗文化展区,展示绿色非遗产品,跑者可凭完赛奖牌兑换非遗体验券。
? 绿色办赛:坚守绿色环保理念,赛事全程不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跑者需自带水杯或领取组委会提供的竹编水杯;补给食品选用村里的绿色农产品制作;设置移动垃圾分类站,配备志愿者引导垃圾分类;赛事垃圾将统一回收处理,有机垃圾用于制作有机肥,可回收垃圾用于非遗手作再生。
赛事组织分工
“忠犬联盟”成员按照各自专长明确分工:
? 陈曦:统筹赛事整体策划、资源对接、政企合作,负责联系文旅局、体育局获取官方支持,对接爱心企业赞助。
? 沈亦舟:负责赛事宣传推广、报名系统搭建、直播运营,通过社交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渠道扩大赛事影响力,吸引报名参与。
? 赵村长:负责赛事路线规划、场地布置、村民动员,组织村民参与志愿者服务、补给站运营、安全保障等工作。
? 林砚舟:负责非遗互动环节设计、赛事视觉设计(奖牌、号码布、宣传物料),将非遗元素与绿色理念融入赛事细节。
? 周教授:负责公益项目设计、善款管理监督,确保公益属性落地,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善款使用进行审计。
? 苏医生:负责赛事医疗保障,组建医疗志愿服务队,在路线沿途设置医疗点,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
筹备执行:全员联动,细节落地
赛事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忠犬联盟”全员联动,村民们积极参与,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宣传推广与报名
沈亦舟制定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策略。线上,制作了赛事宣传视频,展示乡村的绿色美景、非遗文化和赛事亮点,通过他的直播平台和社交账号发布,邀请体育博主、文旅达人、环保博主担任赛事推广大使,助力宣传;搭建了线上报名系统,开放个人报名、团队报名、亲子报名通道,设置早鸟优惠、团体优惠,吸引更多人参与。线下,在城市商圈、社区、学校设置宣传点,发放赛事宣传册,组织非遗手作体验活动,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激发参与热情。
宣传推广仅一周,报名人数就突破了2000人,远超预期。报名者来自全国各地,既有马拉松爱好者,也有亲子家庭、环保志愿者、非遗文化爱好者。“看到赛事宣传,觉得既可以跑步健身,又能做公益、体验非遗,还能走进乡村感受自然,非常有意义。”一位来自上海的报名者说道。
场地与物资准备
赵村长组织村民对赛事路线进行了优化升级,平整了乡村公路,清理了山林步道的杂草,在沿途设置了清晰的路标和安全警示标识;在补给站、医疗点、终点等关键位置搭建了临时设施,配备了太阳能照明设备。
林砚舟设计的赛事奖牌极具特色,以竹编工艺为基础,镶嵌羌绣纹样,背面刻有“绿跑乡村·非遗同行”字样和公益项目标识,既美观又具纪念意义;号码布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印有非遗元素图案,跑者可赛后作为纪念或用于非遗手作改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