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雷霆之势与幡然醒悟
林家的力量,一旦真正展露獠牙,其雷霆之势远超林辰的想象。
就在沈清秋做出艰难抉择,默许了某种“共存”模式后不久,一场针对省纪委五室“雷老虎”及其背后势力的精准打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
首先发难的是京城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警惕招商引资中的“伪外资”与权力寻租》的深度调查报道。文章虽未直接点名“寰宇投资”,却以其为典型案例,详尽剖析了某些打着外资旗号、实则背景复杂、利用地方政府急于引进项目的心理,进行利益输送和套取政策红利的操作手法。报道证据翔实,逻辑严密,矛头直指项目审批环节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
这篇报道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将“寰宇投资”及其关联项目推上了风口浪尖。
紧接着,数位在经济学界、法学界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通过不同的学术论坛和内部渠道,对“雷老虎”主导的、针对苏晓宁的审查程序提出了公开质疑。他们认为,仅凭来源存疑的举报材料和模糊的资金指向,就对一位实职厅级干部采取如此严厉的审查措施,有违程序正义,可能损害营商环境,并呼吁上级纪检部门介入监督,确保调查的公正性。
这些声音,看似来自民间和学界,但其发声的时机、角度和力度,无不透着精心的策划和强大的推动力。这绝非普通学者或媒体能够独立完成的。
与此同时,省纪委内部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之前对“雷老虎”办案风格颇有微词、但敢怒不敢言的一些老干部,开始在不同场合发声,强调纪检工作既要讲原则,也要讲方法,更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股无形的压力,开始向五室汇聚。
更让林辰感到震撼的是,三天后,由国家某核心经济管理部门牵头组成的一个联合调研组,“恰好”抵达江东省,调研重点之一就是“规范招商引资,防范金融风险”。调研组的级别之高、权限之大,让省里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亲自陪同。
这个调研组在听取省发改委工作汇报时,带队领导“不经意”间提到了苏晓宁之前负责推进的几个重大项目,对其“思路清晰、操作规范、风险把控严格”表示了肯定,并关切地询问了苏晓宁同志的近况。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这几乎是一种公开的、来自最高层面的背书!
“雷老虎”再强硬,也不敢与代表着国家意志的调研组硬顶。当天下午,苏晓宁便被解除了审查状态,虽然名义上仍是“配合调查”,但行动已基本自由,只是需要暂时回避原岗位工作。
消息传到海州,林辰在办公室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了多日的神经终于得以片刻松弛。他再次深切感受到了家族那深不可测的能量。这不仅仅是资源的调动,更是对规则、对手腕、对时机的精准把握,是一种立足于权力金字塔顶端的、居高临下的碾压。
这就是绝对的实力吗? 林辰心中凛然。与这种力量相比,他之前与陈海洋的争斗,简直如同孩童嬉戏。他也更加明白,家族此次出手,既是庇护,也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和鞭策——他能被扶起,同样也能被放弃。他必须展现出与之匹配的价值和能力。
就在林辰为苏晓宁的暂时脱困而庆幸,并消化着家族力量带来的震撼时,沈清秋这边,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蜕变。
那位被她和林辰联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病人,在经过精心调理后,终于康复出院。病人和家属感激涕零,送来锦旗和感谢信,称沈清秋和林辰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看着病人一家团聚、喜极而泣的场面,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沈清秋站在医院的走廊里,心中五味杂陈。
她回想起这次救治的全过程。如果没有林辰动用那些她无法想象的力量,突破重重障碍,以最快的速度调来救命的器械和药物,请来顶尖的专家,仅凭她和市一院的力量,这位病人几乎没有任何生还的希望。
她一直认为,林辰沉迷于权力斗争,心思早已不在她和家庭之上。可这次事件让她清晰地看到,他所掌握的权力,在关键时刻,真的能够扭转生死,创造奇迹。这种力量,用于正途,其带来的正面影响,是她作为一名医生,穷尽一生努力也难以企及的。
她想起了林辰曾经跟她说过的话:“清秋,我争权,不是为了个人享乐,而是想拥有更大的能力,去做更多实事,去改变一些不公,去守护像你和湛湛这样的普通人。”
当时她或许并未完全理解,甚至有所怀疑。但此刻,看着病人一家劫后余生的笑容,她忽然有些明白了。
他的世界,真的和我的不一样。他的肩膀上,扛着更重的担子,也有着更广阔的战场。
而她,之前却一直困囿于小情小爱的得失,用普通家庭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和束缚他,甚至差点因为自己的痛苦和固执,亲手毁掉这个家,断送儿子拥有一个完整家庭的可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