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宝与程咬金驰骋百余步后,勒马停下,翻身下马,向王世充遥遥一拜。秦叔宝与程知节的这一拜,既是对王世充的最后致意,也是对过去的庄重告别,体现了他们的情义、修养与智慧,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秦叔宝高声说道:“王公,我二人承蒙您厚待,本应竭诚相报。然而您生性多疑,常听信谗言,非我等托身之所。今日特来辞别,望您珍重!”
程咬金亦抱拳道:“王公,天下大势已明,李唐崛起,民心所向。我二人不愿再作无谓之争,就此别过!”
王世充闻言,脸色铁青,心中又惊又怒,却不敢轻举妄动。他知道秦叔宝与程咬金皆是万人敌,若强行追击,只怕会引发更大的变故。无奈之下,他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二人跃马扬鞭,直奔唐军阵营而去。
秦叔宝与程咬金一路疾驰,心中却无比轻松。他们终于摆脱了王世充的束缚,踏上了新的征程。秦叔宝对程知节笑道:“知节兄,今日之后,我二人便可大展拳脚,为天下苍生谋福了。”
程咬金哈哈大笑,道:“正是!李唐王朝正是用人之际,我二人此去,必能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二人相视一笑,策马扬鞭,向着光明的未来疾驰而去。而王世充则站在阵前,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最终只能长叹一声,黯然收兵。
秦叔宝和程咬金脱离王世充后,直接前往唐军驻地。唐朝方面对二人的到来非常重视,因为他们早已听闻秦叔宝和程咬金的勇猛与才能。主帅秦王李世民自出营迎接秦叔宝和程咬金,表示对他们的欢迎与重视。
在秦王李世民的安排下,秦叔宝和程咬金很快被引见给唐高祖李渊。李渊对二人的到来非常高兴,亲自设宴款待,并高度赞扬他们的勇武和忠诚。
皇帝让他们两人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做事,李世民早已听闻他们二人的名声,而且李世民当时正积极招揽人才,对二人的才能极为赏识,立即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麾下,委以重任,给予优厚的礼遇。秦叔宝被任命为马军总管,后升任左武卫大将军,成为李世民麾下的重要将领。程咬金被任命为秦王府右三统军,后升任右武卫大将军,同样成为李世民的核心将领之一。
秦叔宝和程咬金投靠唐朝后,王世充的骁将骠骑将军李君羡、征南将军田留安,也厌恶王世充的为人,索性也率领部众前去投降了唐朝。
李君羡、田留安两人最初是王世充的部将,在王世充与唐朝的战争中表现突出。随着王世充势力的衰落,两人逐渐认识到王世充并非明主,决定另寻出路。在九曲之战后,两人选择脱离王世充,投奔唐朝,唐朝皇帝李渊将他们纳入李世民麾下,委以重任。两人随李世民参与了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的战争,屡立战功。李君羡在虎牢关之战中表现尤为突出,为唐朝的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唐朝统一后,李君羡继续在军中任职,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他晚年因功被封为将军,享受朝廷的优厚待遇。
李世民将两人纳入帐下后,让李君羡做自己的亲信,任命田留安为右四统军。
随着麾下将领和部众的接连背叛,王世充的统治日渐动摇。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开始对内实行高压政策,对外则不断扩张势力。然而,这种暴政并未能平息内部的动荡,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反抗。
二月十七日,隋朝旧吏李育德以修武县浊鹿城为据点归顺唐朝。唐朝朝廷随即在在浊鹿城设立陟州,隶属河北道,修武县归属其管辖,并以“武陟”为州名,李育德继续担任刺史,为唐朝效力。
唐朝武德年间,修武县治曾短暂迁至浊鹿城,但仅维持至武德六年(623年),随后迁回今修武县城关镇。后来因行政区划调整,陟州被废除,修武县改隶怀州(今河南沁阳),浊鹿城失去州治地位。
浊鹿城在隋唐时期曾为陟州治所,是区域行政与军事中心,但因地理变迁和战略需求调整,其重要性逐渐下降。最晚至五代时期,浊鹿城已完全废弃,仅作为历史遗址存在。
浊鹿城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东北部的五里源乡李固村南,汉代曾是山阳公刘协的都城,隋唐时期延续了其古城功能。这里作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和汉唐古城遗址,其历史跨度覆盖商周至隋唐,是研究中原地区城市演变的重要依据。
今修武县原名宁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途中遇暴雨,驻兵修整练武,遂改名“修武”。秦代(公元前221年)置修武县,是中国最古老的县名之一,沿用至今超3000年,2006年获联合国“千年古县”认证。
修武县留存着独有的文化特色与古迹。其中的八大怪文化极具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
第一怪,面叶像丝带。修武人爱吃的手工面叶,既宽又薄,像飘浮的丝带,风味独特,成为备受大家喜爱的地方特色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