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这处叫大连湾的地方,一堵墙拔地而起,高度已经有一丈,墙厚也有一丈。今日这里热闹非凡,巡抚、御史、内官到齐,没想到会有如此规格。
金州中左所的所城中,一处临时宅邸,陆羽老老实实的站着,等候问话,便宜大哥木脱也在一旁陪同。
“秀才,好胆识,这是打算占领此地,金州城墙都给拆了?”巡抚陶朗先第一个开口问道。
“大人,实在是学生人数太少,即使加上这位定辽右卫指挥使的人,也才四百多人,肯定守不住。所以才拆了金州城墙砌那堵墙,迟滞后金军队的进攻,保证此地的安全,如此也算在辽东有个落脚点。”陆羽实话实说,没必要糊弄这些大佬。
“辽东用兵来,只有尔等两位收获最大,一是毛副总兵,二就是你这位秀才。如此功劳,可有什么想法?”
御史张铨也张口问道,其实他早就和杨涟大人说过,这事情十有八九是真的,因为他见识过本人,还打过交道。奈何朝中有人不信,这才有此一行。
“回禀大人,别无他求,都是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但朝中大人可否调学生大哥陆铭前来此处帮忙镇守?”
缓了缓神,陆羽有些不好意思道:“学生还是打算读书科举。”
这句话,算是戳中两位大人的心窝,如同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以后这位秀才功劳再大,那也是读书人的荣耀。
简短交流后,外面有人急报,栾古关附近似乎有敌人骑兵出现。
陆羽赶忙起身:“各位大人,还是尽快启程,这里交给在下。”
送几位大人上船的路上,他想了想,还是拉住这位大太监私下说道:“王公公回宫后,能离魏忠贤有多远,跑多远,小心性命。”
话已至此,剩下的就看他自己能不能把握住,是选择和魏忠贤斗到底,还是韬光养晦,他日东山再起。
等陆羽带着人冲到金州城,这才知道是虚惊一场,敌人只是日常巡视而已。不过假如金州一直没有消息,不久敌人肯定会派人前来查看的,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八月二十日,朝廷旨意下达。宣旨太监居然是王安,只见他洋洋洒洒念完圣旨,一脸笑意地说道:“秀才公,哦…错了!现在应该是陆主薄赶紧接旨谢恩吧。”
陆羽走完流程,接过圣旨,笑着和王安说道:“这次王公公奉旨出京,想必陛下是有所安排?”
“托你洪福,陛下让杂家坐镇扬州,负责玻璃镜运输,以及南京这边的售卖,小林子负责京师的售卖。”王安很是开心,他总算有个生路,此次人情算是欠大了。
“这次为你的赏赐,朝中可是好一番争论。功劳是实打实的,但是如何赏成了问题。因为你志在科举,所以张御史等人,不同意破格提拔你为武将。最后折中一下,陛下特批,给了你一个临时差遣——金州主薄,负责此地钱粮、文书、民政、军政等。至于你大哥陆铭如今已升游击将军,被王化贞大人委以重任,所以需要你自行募兵。”
王安笑着对这个年轻人说道,如此年纪就被陛下记挂在心里,只要不叛变,未来可期。
“王公公,那往后这里的钱粮何来,总不能还需要学生自己筹措吧?”
他手下这些军户,陆羽出钱出粮食没问题。可是新招募的士兵也不能让他自己出钱粮吧,那他估计能穷死。
“哈哈,秀才完全不需要担心,过段时间会有人上岛和你细说的。”
说完,这位年过半百的太监,又拿出一份圣旨。
原来是木脱之前的请求得到回应,陛下命他即刻进京,朝廷另有赏赐。
送走王公公,陆羽感慨,又救下一个人物,不知道对以后的进程是否有什么影响。现在他的名字进入朝中高层视野,很多事情更要小心翼翼,否则很容易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趁现在有时间,陆羽赶忙拉着大舅哥,郑重聊一聊。看到陆羽这种神情,木脱知道事情应该很重要,安静坐下听他分析。
“大哥,此行你去京师,陛下应该会同意你的联姻,毕竟你是叶赫部落的遗族,很有象征意义。但是你自己要有觉悟,大臣绝对不会造就第二个努尔哈赤,所以你要有所选择。”
看着木脱陷入沉思,陆羽过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我这里有两个:一是你以后改汉姓,只娶汉族女子,彻底融入汉家文化;二是控制手下部众数量,将族人安置在汉人腹地,接受制约。最后你要和朝臣表明你报杀父之仇的决心。”
“大哥记住,你和你的部众,只能有一个是纯粹的。”
说完留下木脱一个人安静思考。他则前往大连湾督工,早一日修成围墙,安全多一份保障。
出发京师前,大哥留下他的答复,他和部下都不愿再过渔猎生活,愿意融入农耕文明。
九月中旬,两艘船终于姗姗来迟,带来一套锻造水泥的炉子以及大量的农用器具和一些生活必须品,同行的还有学堂的三个十六岁的学生。有了帮手,陆羽好多事情都不用亲力亲为,终于能腾出时间处理其他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